后世对庄子形象之解读与重构.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后世对庄子形象之解读与重构.doc

后世对庄子形象之解读与重构   摘 要:庄子本是历史人物,后世通过对《庄子》文本的诠释,通过创作诗、词、散曲、赋、散文、小说、戏曲、道情各类文学作品,对其形象作了解读与重构,使之或为高尚不仕、栖迟丘壑的隐者,或为独立特行、愤世嫉俗的傲吏,或为万物一齐、觉生如梦的哲人,或为勘破生死、敀依虚无的宗教徒。这些形象相对于真实的庄子都或多或少有所区别,有的甚至大相径庭。造成这种情况有诸多原因。分析这些形象,有助于认识庄子影响的复杂性。   关键词:庄子;形象;重构   作者简介:李生龙,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 长沙 410081)   古今学人论庄子,一般都径直通过对原典的解读来探讨其人其思想。但是,也有人通过诠释《庄子》文本对庄子形象有所解读与重构,更有不少人通过创作诗、词、散曲、赋、散文、小说、戏曲、道情等体式的文学作品来解读和重塑庄子的形象。经过各种解读与重构的庄子,或为高尚不仕、栖迟丘壑的隐者,或为独立特行、愤世嫉俗的傲吏,或为万物一齐、觉生如梦的哲人,或为勘破生死、敀依虚无的宗教徒。这些解读与重构虽然也是建立在对庄子其人其思想的理解之上,然而跟庄子的原貌总有或多或少的区别,有时甚至大相径庭。之所以造成这样的情况,原因很多,主要是因为:第一,庄子事迹主要见于《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该传有关庄子的主要事迹其实本于《庄子》,而《庄子》则“寓言十九”,连庄子本人的事迹也可能带有寓言性质,其哲理往往大于事实本身。第二,《庄子》思想复杂,指向多途,不同生活阅历、知识储备和思想文化取向的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需要加以解读,重构出自己心目中的庄子形象。《庄子》中还有不少能与宗教接轨的内容,可以导致庄子形象的宗教化。第三,传世之《庄子》多有舛错甚至互相矛盾之处,究竟哪些篇目是庄子本人所作,哪些篇章是弟子、后学所作,学者们一直莫衷一是,不同的文本取舍也会导致人们心目中的庄子各异。正是这些原因使庄子形象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可变性。分析这些不同的庄子形象,能使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庄子影响的复杂。   一、高尚不仕、栖迟丘壑的隐者   《庄子·刻意》说:“就薮泽,处闲旷,钓鱼闲处,无为而已矣。此江海之士,避世之人,闲暇者之所好也。”这是对隐士思想生活特点的概括。从这段文字的上下文看,庄子并不愿把自己等同于隐士。因为下文明明说“若夫不刻意而高,无仁义而修,无功名而治,无江海而闲,……此天地之道,圣人之德也”,表明着庄子是以圣人自居,而非自列于隐士。《庄子》中屡言“圣人”、“至人”、“神人”、“真人”、“畸人”种种,应是他比较喜欢的、高于一般隐士的名号。但《庄子·秋水》和《史记·老子韩非列传》都讲庄子不愿做官而钓于濮水。《庄子》中还描写了大量隐士。因而后世很多人都把庄子本人看作隐士。   汉魏以来的隐士或向往隐逸者都喜欢把庄子引为同类,从他那里获取隐逸的理论支撑与精神力量。这些人对庄子形象的描绘,往往融入自己的生活方式或人生理想,以提升自己的品位风调。例如班嗣给桓谭的信中就这样描绘庄子:   若夫严子(即庄子,避汉明帝讳改)者,绝圣弃智,修生葆真,清虚澹泊,归于自然,独师友造化而不为世俗所役者也。渔钓于一壑,则万物不奸其志;栖迟于一丘,则天下不易其乐。不絓圣人之网,不齅骄君之饵,荡然肆志,谈者不得而名焉,故可贵也。{1}   班氏对庄子思想的表述,基本上本于《庄子》。但“渔钓于一壑”、“栖迟于一丘”等描绘,却是对他本人活动场景的提炼与概括。此后渔钓、丘壑就成了隐者或庄子的经典意象。   相传为蔡邕所著之《琴操》卷下有《庄周独处吟》一首,对庄周的形象有更为具体的描写:   庄周者,齐人也。笃学术,多所博达。进见方来,却睹未发。是时齐湣王好为兵事,习用干戈。庄周儒士,不合於时,自以不用。行欲避乱,自隐於山岳。后有达庄周於湣王,遣使赍金百镒,聘以相位。周不就。使者曰:“金至宝,相尊官,何辞之为?”周曰:“君不见夫郊祀之牛?衣之以朱彩,食之以禾粟,非不乐也。及其用时,鼎镬在前,刀俎在后。当此之时,虽欲还就孤犊,宁可得乎?周所以饥不求食、渴不求饮者,但欲全身远害耳。”於是重谢。使者不得已而去。复引声歌曰:   天地之道,近在胸臆。呼噏精神,以养九德。渴不求饮,饥不索食。避世守道,志洁如玉。卿相之位,难可直当。岩岩之石,幽而清凉。枕块寝处,乐在其央。寒凉固回,可以久长。{2}   序文叙述庄周生平的文字明显吸收了《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但把庄子说成是齐涽王时的儒士,因与齐涽王政见不合才避乱自隐于山岳,则可能是出于作者的杜撰(当然也可能另有所本)。庄子所唱琴操不见于《庄子》一书。“岩岩之石,幽而清凉,枕块寝处,乐在其央”等描摹具体而真切,与其说是庄子的生活情景,还不如说是作者本人的所见所感,是借庄子来为自己写真。   

文档评论(0)

guan_s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