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敦煌、吐鲁番、黑水城出土史籍刻本残页考.doc
敦煌、吐鲁番、黑水城出土史籍刻本残页考
内容摘要:敦煌、吐鲁番、黑水城出土文献的主体部分是写本,但也保存了大量刻本残页。其中的正史、通史刻本残页,如宋刊《汉书》、《新唐书》、《资治通鉴》等,都具有重要的版本学研究价值。
关键词:出土文献;刻本;残页;版本
中图分类号:G25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13)02-0057-07
敦煌、吐鲁番、黑水城出土文献的主体部分是写本,但也保存了大量唐五代、宋元时期的刻本,虽然多为片纸残页,但是吉光片羽,弥足珍贵。对于其中的正史、通史刻本,目前尚缺乏比较深入的研究[1]。尽管一些论著对这些史籍刻本残页做了正确的定名,但由于未能兼顾版本学的某些特点,对版式、行款、字体等版本项或语焉不详,或付之阙如,因此确有必要进一步详考。
一 黑水城出土《汉书》残页
俄藏黑水城文献TK315《汉书·陈咸传》仅一块残片,存13残行(图1)[2]。《俄藏黑水城文献·叙录》对此残页有简要说明:“宋刻本。蝴蝶装。白麻纸。存左半页。高10.3、宽14.5、天头1.6cm。共13行,行存11字。有双行小字颜师古注。下部裁失15字。上、左单边,中乌丝栏。宋体,墨色不匀。‘敬’字缺笔,避宋先世讳。”[3]
该残页内容见于百衲本《汉书》卷66[4]。经录文、复原①,此本当为大字每行25至26字,双行小字,三小字抵两大字,字体俱为颜体,笔划横轻直重。从“廉平”一行右侧延伸出的上单边以及“漏泄”一行左侧的细界栏线,可以明显看出,原书当在半页13行以上。结合版幅推断,大概不会超过半页14行。由于版心缺佚,情况不明。从残页所存上单边推断,原书是左右双边。细审版式、字体等特征,我们认为,该《汉书》残页当为南宋建本。
录文、复原:
1 廉平内行修然善事人赂遗外戚许史倾家自尽尤事乐陵侯史高
2 丞相丙吉病中二千石上谒问疾师古曰上谒若今通名也遣家丞出谢谢已皆去万
3 年独留昏夜乃归及吉病甚上自临问以大臣行能吉荐于定国杜
4 延年及万年万年竟代定国为御史大夫八岁病卒子咸字子康年
5 十八以万年任为郎有异材抗直数言事刺讥近臣书数十上迁为
6 左曹万年尝病召咸教戒于床下语至夜半咸睡头触屏风万年
7 大怒欲杖之曰乃公教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咸叩头谢曰具
8 晓所言大要教咸讇师古曰大要大归也讇古谄字也也万年乃不复言万年死后元帝
9 擢咸为御史中丞总领州郡奏事课第诸刺史内执法殿中公卿以
10 下皆敬惮之是时中书令石显用事颛权咸颇言显短显等恨之时
11 槐里令朱云残酷杀不辜有司举奏未下师古曰天子未下其章也咸素善云云从
12 刺候教令上书自讼晋灼曰云从咸刺探伺候事之轻重咸因教令上书于是石显微伺知之白奏咸
13 漏泄省中语下狱掠治师古曰掠笞击也音力向反减死髡为城旦因废成帝初即位大
现存宋版《汉书》多为半页8行(如国家图书馆藏宋嘉定白鹭书院刻本[5]、宋蔡祺家塾刻本[5]143)、9行(如日本静嘉堂文库藏宋蜀大字本[6])、10行(如国家图书馆藏北宋刻递修本[5]141)。行格在10行以上的,仅有日本静嘉堂文库藏宋绍兴湖北提举茶盐司刊本[6]11,此本半页14行,每行26至29字。惜此本静嘉堂文库未公开微缩胶卷,不知《陈咸传》版面的具体情况。但就每行字数而言,黑水城本每行25至26字,静嘉堂本每行26至29字,二者明显不同,取静嘉堂本卷一书影进行比较,刊刻风格迥异,字体差别亦较大,静嘉堂本作欧体,而黑水城本为颜体。因此,黑水城本《汉书》当是未见公私著录的一个新版本。此本的刊刻风格、字体、刀法都与国家图书馆藏南宋刻《隋书》非常类似,南宋刻《隋书》为“半叶十四行,行二十五至二十六字,白口,左右双边”[5]159,盖俱为南宋时期坊刻十七史本。
二 黑水城出土《新唐书》残页
俄藏黑水城文献TK290《新唐书》包括4块残片,TK290-1、TK290-2为《奸臣传下》,TK290-3、TK290-4为《叛臣传上》[7]。孟列夫《黑城出土汉文遗书叙录》称:“TK-290被裁成一本不知名书籍封皮硬纸板的4件刊本残片。原先的式样是蝴蝶装,原面15行,行29字。界格纤细,字小,宋体字。根据纸型判断是12世纪90年代绍兴②刻印的宋本。”[8]孟列夫、蒋维崧、白滨《俄藏黑水城文献·叙录》对该残页作进一步说明:“宋刻本。蝴蝶装。白麻纸,细,薄。宋体,墨色中匀……‘贞’‘匡’‘玄’等字缺笔……与北宋嘉祐刊本行款不同,或为南宋绍兴刊本。”[3]35
由上可知,TK290下的四块残片原为某书封皮的裱纸。细审版式、字体,此四残片同属一书之裂,与百衲本《新唐书》[9]的对应关系列表如下。
TK290—3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