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课件:《从军行》(杨炯)(共25张幻灯片).pptVIP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课件:《从军行》(杨炯)(共25张幻灯片).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课件:《从军行》(杨炯)(共25张幻灯片)

从军行 杨炯 会背唐诗三百首, 不会吟诗也会诌。 边塞诗 是唐代诗歌的主要 题材。以边塞军旅 生活为主要内容, 或描写奇异的塞外 风光,或反映戍边 的艰辛。代表诗人 高适,岑参,王昌 龄,李颀等。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zhé),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sǎn)入珠帘湿罗幕,狐裘(qiú)不暖锦衾(qīn)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qiāng)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chè)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王昌龄《从军行》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一、导入 边塞诗是唐代诗歌的主要题材,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 。例如我们学过王昌龄从军行(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相同题材的诗歌,即杨炯的从军行 二、解题 《从军行》即从军歌,是乐府诗题,这类诗大多描写边疆军事生活。标题有的加上“歌”、“引”、“曲”、“吟”、“歌行”等,都属于乐府诗。 三、作者简介 杨炯(650-693?),华阴人,排行七。显庆四年(659)举神童,五年待制弘文馆,上元三年(676)补校书郎,天授元年(690)与宋之问同直习艺馆。后为婺州盈川令,世称杨盈川。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擅长五律,语言精丽严整,风格警劲弘放。有《盈川集》,《全唐诗》存诗一卷。 四.诗的背景 《旧唐书·高宗纪》载:永隆二年 (681),突厥入侵固原、庆阳一带,裴行俭奉命出征。杨炯此诗当作于此时。 五.根据注释 自读课文 ①从军行:乐府《相和歌?平调曲》旧题。  ② “烽火”句:化用《汉书?匈奴传》“烽火通于甘泉、长安数月”语意。西京,指长安。 ③牙璋:调兵的符信;凤阙:指长安宫阙。④龙城:匈奴的名城,借指敌方要地。  ⑤凋:此处意为“使脱色”。旗画:军旗上的彩画。  ⑥百夫长:指下级军官。 六.赏析全诗: 来犯,出征,围城,苦战 ㈠全诗写了哪几个场面? 来犯 夸张 军情紧急 出征 出师庄严 借代 围城        唐军神速 第三联从视听两个角度,描写了两军交锋的战斗场面。漫天大雪,纷纷飘下,军旗上画着的青龙白虎之类的图案,黯淡模糊,看不清了;北风呼啸,战鼓雷鸣,各种声响混杂在一起,回荡在边地沙场之上。 苦战 烘托     悲壮激烈  (听觉/视觉) 第三联从什么角度,描写怎样的画面? 来犯 夸张 军情紧急 出征 出师庄严 借代 围城        唐军神速 苦战 烘托    悲壮激烈    (听觉/视觉) 作者描述这几个片段运用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尾联运用什么手法,表现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写作者宁愿当一个军队中的低级军官,也不愿当一个书生。抒发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 在诗歌鉴赏题目中,我们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如: 1、某句诗在文中的作用 2、某句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前人认为某句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你对此有何看法? 对这些类似的问题,如何回答,(分析前一题) 1某句具有什么特点(手法) 2展开想象,结合对这句诗的理解,再现诗句所描写的情境; 3体会此句在全诗中的作用、妙处(结构、情感、主旨) 手法+句意+作用(结构、情感、主旨) 答题步骤 总结:“尚武”的社会风气 ,贯穿唐王朝始终,文人普遍投笔从戎,赴边求功。 杨炯的《从军行》以及很多其他的诗歌都反映了文人这一心态。 举例: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李贺《南园》 拓展阅读 ①南园:昌谷南园为李贺读书处。②关山五十州:指当时藩镇割据、中央不能掌管的地区。③凌烟阁:在长安。唐太宗贞观十七年画开国功臣二十四人于凌烟阁 问题:诗歌最后两句表现作者什么情感 后两句运用反问,请君到凌烟阁上去看看,那些功臣中封过万户侯的,有哪一个是书生呢?抒发了为国出力 、建立功业的豪情壮志 。 参考答案 王维 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城。 岂学书生辈,窗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