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常瀛生先生.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怀念常瀛生先生.doc

怀念常瀛生先生   常瀛生先生去世后,总提不起笔来写怀念文章。我想,人不在了也就不在了,写不写文章,其实已经和老人没关系了。悲伤在自己心里,写不写出来,也和别人无关――为什么非要写出来给别人看呢?陶潜诗云“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如此而已。我当时甚至想,老人在九泉之下肯定会笑话我:“你这是干什么呢?”笑过后,他还会说:“行啦,费那个心思干什么?有工夫念点儿书多好。”   但是,话虽这样说,我却并未因此摆脱那份沉甸甸的惦念,心里总觉得阴沉沉、空落落的。每次从先生在安贞桥的故所走过,远远望去,我心里都很难受――今后再也见不到那位慈祥如父亲般的老人了。这个熟稔的地方,也仿佛变得陌生,离我渐行渐远,归入到我的记忆深处了。   我差点做了先生的学生   从20世纪90年代初识先生,到他去世,十几年里,我一直把他看作是一位导师、一位慈父,尽管从年岁上说我应该是他的孙儿辈。这么说没有丝毫的矫情。这些年,在思想上得到他的点拨、指引,逐渐成熟起来;在学问上,看着他的书而读,长见识、增阅历;在物质上,得到他的惠赐就更多了:书籍、字画、砚台。总之,我这十几年的成长,和先生的帮助是分不开的。   当初,我刚到北京市文史馆工作的时候,由于工作上的机缘结识了先生,并与先生一见就如同故交。加之我的许多生活习惯,诸如早睡早起,不贪油荤、只好素食等与先生何其相似,因此他若参加文史馆组织的会议或活动,馆里都是安排我与先生同吃同住。一是便于我照顾先生,二是由于我们爷儿俩实在是气味相投。交往多了,他见我老实勤快,遇事又爱多问一些问题,于是就写信给文史馆的领导,打算收我做他的学生,学习满语。由于我知道自己在语言学习方面的水平实在不高,确实担不起承前启后的重任,与其到时候让先生失望,不如马上就向先生坦诚地解释一下。于是,我专门到先生的住所向先生解释我不能做他学生的原委。先生听着我力所不及的理由,看着我诚惶诚恐的目光,沉吟了半晌,然后慢慢地摆了摆手,像是自言自语般喃喃地说:“不说了吧,不说了吧。”但先生并未因此而疏远我,还是一如既往地关心我、惦记我,我也一直坚持有事情与先生联系,没事情就经常到老人住所看望先生的习惯。每次见面,先生总是拉着我的手真切地问:“乃父还好吧?”他的关心,每每让我备感温暖。先生这么大年纪,还经常惦记着我的家人,实在令我受宠若惊。   先生的学问,总结起来就是,为满汉文化的传承而坚守。尽管这些年他超然世外,不食人间烟火,但他不同于旧时代的文人。在他的眼里,社会上的一场场运动,无论先前的“新生活运动”,还是之后的“文化大革命”,都不过如“皇帝的新衣”――闹剧而已,因而也就无法让他的头脑发热。他的这份坚守,是不逃避作为知识分子的责任,是对世俗生活和个体生命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人生沉潜之后的深刻感受,是对人间一切美好事物的深深留恋。   爱新觉罗?瀛生的老北京城   先生叫爱新觉罗?瀛生,名文蓬,字瀛生。笔名常瀛生、安吉。1922年12月出生在日本横滨市,祖籍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之十三世裔孙,清朝最后一代多罗顺承郡王爱新觉罗?文葵之胞弟。194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农学院。曾任燕京大学农科助教,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编译局、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北京农业大学讲师、高等教育出版社农学编辑室主任、镇江农业机械学院教授等职。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十年浩劫中被打成反革命,1978年得以平反。平反后,瀛生先后在商务印书馆、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任编辑,参与修订了郑易里编著的《英华大辞典》、《中国大百科全书?生物学卷》,参与编译完成了《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自1951年至今,瀛生撰著和翻译并已正式出版发行的图书已有二十六部。由于瀛生对百科全书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还特别受到了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表彰。   先生幼年的时代,正好是“满汉文化”融合的末期。两种文化的结合,不仅使先生成为研究满语专家,也使他成为研究满汉习俗的专家。   一说到“老北京”这三个字,先生就意犹未尽、无比兴奋。似乎老北京那些残灯末庙的遗风,给先生留下了许多太过熟悉的记忆:琉璃瓦、皇城根、窄胡同和铛铛车。这些个老物件儿,听着都是那么的舒坦,那么的亲切,或许,还有那么一丁点儿的感动……和先生攀谈的时候,看着他眉宇间那闪烁的目光,你就不难发现,先生对老北京城的那份眷恋是多么的执著,真令人有“瞻之在前,忽焉在后”的感觉。   先生总不闲着,隔不多久,就要写些事关老北京城的趣闻轶事。什么老北京的婚礼中的满族习俗,老北京的丧礼中的满族习俗,老北京口语中的满语以及老北京小吃中的满族食品等等,不一而足。我喜欢先生的文章,字里行间流露着娓娓而谈的平民语调和典雅朴素的书卷气,就像人生的哲学,追根溯源、透彻清晰,又亲切自然、朴实无华。   聊起这些文章,先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