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少年诗人』为何大多身体好,会武功?.docVIP

唐代『少年诗人』为何大多身体好,会武功?.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唐代『少年诗人』为何大多身体好,会武功?.doc

唐代『少年诗人』为何大多身体好,会武功?   打开新旧《唐书》及《唐才子传》,我们会发现,那些被林庚先生在《中国文学简史》里称为“少年诗人”的初盛唐诗人,大多善骑马射箭,体魄强壮,具有“哥舒夜带刀”的气概。   什么是“少年”?中国书史里的少年就是青年男子。他们少不谙事,血气方刚而又满怀抱负,气冲牛斗。所谓“少年心事当拿云”(李贺《致酒行》)即此。另一方面,他们又都生龙活虎,体壮如牛,且能千里杀人。“君不见淮南少年游侠客,白日球猎夜拥掷。呼卢百万终不惜,报仇千里如咫尺”(李白《少年行三首》其二),正是其形象写照,也是唐代“少年诗人”的形象写照。唐代“少年诗人”之所以大多身体好,会武功,主要当是两方面的因素促成的。   赳赳武夫,君子所求   唐人尤其是初盛时代的人们普遍重视体育锻炼,对人体的审美也相应以健康强壮为标准。唐代社会特别是初盛唐时期,人文主义气氛浓郁,社会经济繁荣,国家上下都普遍重视生活质量,重视提高生命质量,包括足球、马球、毽子、秋千在内的各项运动开展得蓬蓬勃勃。杜甫《清明二首》其二说:“十年蹴踘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此外,武则天时期开始的武科考试,还使包括骑马、射箭在内的军事体育走进寻常百姓家。在这样的大环境里,唐人对人体的审美标准也比此前的汉晋有很大变化。荷兰人高罗佩在对唐代服装与绘画进行充分研究的基础上,这样描述道:   至于当时人们理想的美男和美女,你会注意到,男人追求的是赳赳武夫式的外表。他们喜欢浓密的须髯和长髭,崇尚强健的体魄。文武官员都学习射箭、骑马、剑术和拳击,擅其术者备受赞扬。[1]   也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下,初盛唐的“少年诗人”们争先练剑习武,锻炼体魄,可谓人人有雄风,个个美少年。请看崔颢《侠客篇》:   少年负胆气,好勇复知机。   仗剑出门去,孤城逢合围。   杀人辽水上,走马渔阳归。   错落金锁甲,蒙茸貂鼠衣。   还家行且猎,弓矢速如飞。   ……   再看王维《寒食城东即事》:   ……   蹴踘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   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   开元二十四年至二十五年(736年—737年),李白携妻举家移居鲁郡兖州任城县(今山东济宁)。他之所以要移居山东,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这就是他在《五月东鲁行,答汶上翁》诗里所说的“顾余不及仕,学剑来山东。”李白为什么要“学剑来山东”呢?因为当时有一位击剑名人、射虎能手斐旻(唐文宗在太和元年曾将李白诗歌、张旭草书、斐旻剑舞,称为“三绝”)隐居山东,所以李白要移家就教。李白曾经写信给他说:“如白,愿出将军门下。”(裴敬《翰林学士李公墓碑》)   由于李白自幼在蜀中习剑练武,加之在山东又受到武林高手的调教,因而技艺日精,膂力过人。他后来在幽州(治所蓟县,在今北京城西南)打猎,竟“一射两虎穿”,“转背落双鸢”(《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   我们再看李白的好友杜甫。他在《壮游》诗里写他25岁那年的少年行:   ……   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春歌丛台上,冬猎青丘旁。   呼鹰皂枥林,逐兽云雪岗。   射飞曾纵鞚,引臂落秋鸟。   ……   杜甫在夔州(治所在今重庆奉节东)时(时已满56岁),还写过一篇题为《醉为马坠,诸公携酒相看》的诗,云:   甫也诸侯老宾客,罢酒酣歌拓金戟。   骑马忽忆少年时,散蹄并落瞿塘石。   白帝城门水云外,低身直下八千尺。   粉堞电传紫游缰,东得平岗出天壁。   江村野堂争入眼,垂鞭亸鞚凌紫陌。   向来皓首惊万人,自倚红颜能骑射。   ……   这些诗篇传达出的信息说明杜甫青少年时是一名骑射兼备,技艺高超的游侠儿,至晚年还能驰骋校场,雄风犹在。《唐才子传》里还记有初盛唐其他“少年诗人”好体育,善骑射,身心健康的事迹,如:   陈子昂:“任侠尚气,弋博。”   王翰:“神气轩举。”   王之涣:“少有侠气,……击剑悲歌,从禽纵酒。”   张继:“丰姿清迥。”   ……   既然社会上下均以体魄雄健、武功高强为美,作为引领时代潮流的“少年诗人”自不会落人后,这是无须多言的。   马上功名,军中丈夫   唐代特别是初盛唐时代尚武成风,侠气漫溢,整个社会涌动着为国家建功立业的浪潮。“保卫边塞去”——是“唐人为祖国立功的英雄气概的向往”[2]。时代要求和推动着“少年诗人”必须练好身体,学好武功,方能有条件去冲锋陷阵,沙场杀敌,为国家效力。王维早年锐意进取,风华烁烁。他在《赠从弟司库员外絿》中自述“少年识事浅,强学干名利”。他的七绝组诗《少年行四首》与《陇头吟》以及《老将行》《燕支行》(其自注“时年二十一”)里所展示的“咸阳游侠”“长安少年游侠客’“关西侠少”等,都不是那些不学无术、游手好闲的纨袴子弟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