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量才与泗泾.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史量才与泗泾.doc

史量才与泗泾   2013年3月9日在史量才第二故乡——上海市松江区泗泾镇举行了上海史量才研究专业委员会的成立大会。如此重要的大会,为什么偌大个上海、偌大个原申报馆大楼和原史公馆故居不去举办,却偏要放到泗泾去开?   一、史量才的出手不凡,   还在于泗泾水土的哺育   早在明朝,泗泾就是经济发达的鱼米之乡,史量才在泗泾度过了他十多年青少年岁月,泗泾有着他生命成长的密不可分的渊源。史量才生于原籍江苏江宁县(现南京市江宁区)杨板桥村,原名史家修。其父为谋生计,长年累月穿街走巷贩卖人参,后来做生意有了积累,就在松江府下属的江南名镇泗泾落脚,开了一爿药铺,命名“泰和堂”。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史量才七岁丧母,被外婆带回家抚养了两年多,后由父亲带到泗泾镇,直到二十岁考取新式学堂“杭州蚕学馆”才离别了泗泾,毕业后受上海王氏育才学堂之聘,来到上海,度过了他由平凡到不凡的一生。   一个刚出校门、赤手空拳、毫无背景的青年凭着高远的志向和一腔热血闯进了 “冒险家的乐园”, 他要在这既能使人堕落,也能给人希望的上海滩,施展抱负和本领。1903年,从“杭州蚕学馆”毕业后,受一代教育家王培孙聘请来沪做理化教师。由于他授课认真、为人正气,竟相继被三校 :“兵工学堂”、“务本女学”、“南洋中学”聘为 “教席”。1905年5月,史量才被委任“上海女子蚕业学校”校长,1906年5月,他因“公立女子蚕业学校校长史家修管理规则之获肃,指授蚕法昕夕勤劳,学生进步甚速,课本教科均佳。学生国文有清气、绣功精致,奖给匾额。”史的出手不凡,还在于泗泾水土的哺育。他九岁后到私塾戴老先生门下求学,学业大进,一举考中娄县(松江县)秀才,史量才秀才名字就刊发在1899年5月22日的《申报》上。   二、创办“泗泾米业养正小学”   史量才1901年考取“杭州蚕学馆”,成了该校第三届学生。学校的学以致用教育方针使他耳目一新,他从中看到职业教育的实用价值可推广到各地各方,从而,可振兴一方经济。杭州以出产蚕丝闻名于世,在“废科举、办学堂”大潮涌动时,“识时务者为俊杰”的杭州知县林启为振兴杭州经济,就从发达的蚕丝业着手,率先创办了“杭州蚕学馆”,为社会培养了一批批有科学知识的实用人才。联想到自己米粮集散地的泗泾家乡,不是也可办所“米学馆”吗?如若从事米粮业的乡亲们能科学地掌握种植、收藏、储存、运输等知识,不是也可大大提高米粮业兴旺发达程度?1902年年假回泗泾故里,他便多方奔走,在镇米业公会和米商及马相伯等乡绅支持、资助下,创办了“泗泾米业养正小学”(现与泗泾小学合并),对泗泾经济发展的推动是毋庸置疑的。   三、但凡松江、泗泾有文笔才干者   能被陆续选聘进申报馆供职,   以致有了“无松不报”的名言   1904年,《时报》在上海望平街创刊,主持人狄平子麾下有两名得力主笔编辑: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政法系的雷继兴和他同校文学系的小舅子陈景韩(人称冷血,也是他日后笔名),都是松江人。因鄙视旧学、崇尚新学、放弃举子业,他们几个松江、泗泾志同道合的青年,走到一起,自学日文、研求理化等应用科学。此番,同乡故友相逢在时报馆的“息楼”,那亲切友好、互相帮衬自不待言。史量才自然就成了“息楼”每日必到的常客,雷、陈兼任了史量才任校长的“上海女子蚕业学校”的教席,史的才能颇受狄平子赏识,于1908年兼任了《时报》主笔。这也是史由此走上报业道路的滥觞。   风雨飘摇的晚清,大厦将倾,天下抵制、反对朝廷的声浪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史量才也与末代状元张謇为首的“息楼”朋友们投身到改变国体、主张立宪的潮流中,并在影响最大,波及全国的“保路权运动”中,以坚拒外资、自集资金筑路事,被沪杭甬铁路公司推举为董事。1911辛亥年,武昌革命军起义,各省响应纷纷独立,他在江苏独立运动中奔走最力。他办事干练,“思虑之敏锐、治理之精核,独推先生”。故在上海、松江先后光复后,分别被委任“上海江海关清理处处长”、松江的“松盐局局长”。这是他涉足官场的开始,也是结束。他的刚直不阿、疾恶如仇的秉性,注定不能在这官场平台上施展他救国平天下的远大抱负。   民国肇始,袁世凯专权,人心不服,天下不宁。史量才看到报纸舆论的强大威力。1912年,一个意外的消息传来——老《申报》在雨后春笋般报纸应运而生的竞争中败下阵来,史量才要借助这份老资格、老牌子、影响深远的《申报》平台,来实现自己远大的理想。便毅然决然将它盘下。在组合新班底人才时,他第一个邀聘的心腹人选总编辑就是同乡陈冷血。之后,但凡松江、泗泾有文笔才干者都能被陆续选聘进申报馆供职,以致有了“无松不报”的名言。未雨绸缪,他很重视接班人的挑选和培养。泗泾的马荫良就是在他遇难后,应急接班、担起报馆总经理重任的接班人。马荫良,泗泾人,他母亲认史量才父亲为干爹。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