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李隆基对音乐的贡献.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唐玄宗李隆基对音乐的贡献.doc

唐玄宗李隆基对音乐的贡献   摘 要:唐玄宗李隆基不仅是一位在政治、军事方面有着杰出贡献的帝王,同时还是是作曲家,演奏家,也是宫廷音乐的总策划、领导者。唐玄宗李隆基对我国传统音乐做出了很大贡献,首先创立了教坊、梨园机构,其次改革了乐制使胡曲与俗乐实现了大融合,谱写了盛唐之乐的新乐章。   关键词:李隆基 音乐 贡献   中图分类号:J6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05-0127-02   唐朝治世帝王——唐玄宗。除了人们知道他在政治、军事方面有着杰出的贡献外,其在位时期音乐也迎来了另一个高峰。而这也与唐玄宗个人高超的音乐造诣以及他对音乐所表现出的极大热诚密切相关。   自太宗朝开始到玄宗掌政治世,唐朝社会在政治、经济方面皆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据《全唐文》记载:“开元天宝之中,耕者益力,四海之内,高山绝壅,人家粮储,皆及数岁,太仓委积,陈腐不可较量。”[1]加上唐朝历代统治者,在治国方面实行开明、开放的政策,这给异族各国的彼此密切往来创造了条件。尤其当时,中国封建帝王以万国使者来朝,歌声鼎沸为国家兴旺,四海升平的象征,这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各国万邦音乐的彼此交流与融入。甚至其中有些异国曲调还被加以采用。例如唐玄宗创作的《霓裳羽衣曲》,其曲调就融合了印度婆罗门曲的素材,才圆满的完成。因此我们说唐朝经济发展,政策开放,音乐文化交流,为唐玄宗自度出的丰富多彩的乐曲创造了良好条件。另外,唐朝的历代最高统治者如:唐高祖、唐太宗、武则天皆是多才多艺的帝王。如:高祖曾亲创的《上元乐》成为唐代三大歌舞之一。太宗还是秦王时,就依据民间歌谣,创作改编了《破阵乐》。   《破阵乐》太宗所造也。太宗为秦王之时,征伐四方,民间歌谣《秦王破阵乐》之曲。[2]   唐太宗留心雅正,励精文教,乃命太常卿祖孝孙正宫商,起居郎吕才习音韶,协律郎张文收考律吕,平其散滥,为之折衷,作降神乐。为九功舞天下靡然向风矣,初孝孙以梁陈旧杂用吴楚之音,周齐旧乐多涉胡戎之伎,于是斟酌南北,考以古音而作大唐雅乐,以十二律各顺其月旋相为宫……[3]   则天亲享万象神宫,先是上自神宫大乐舞,用九百人至是舞于神宫之庭 [4]。   黄翔鹏先生在《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一书中评价道:“唐代音乐思想通脱”。[5]所谓通脱,也就表明盛唐之音既可与世俗的雅颂之音为伍,也能海纳百川,容各民族曲调之风格。如果没有唐朝历代统治者的共同努力,通脱的音乐思想是很难形成的。在如此浓厚的家庭艺术氛围的熏陶下,唐玄宗个人的音乐素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唐玄宗李隆基,是作曲家,演奏家,也是宫廷音乐的总策划、领导者。本论题也将围绕这几方面进行阐述。伴随着唐玄宗《霓裳羽衣曲》的流传,让后世的人们知道了唐玄宗这位具有高超音乐技能的帝王音乐家。正因为他是音乐家,他就会有敏锐的音乐感觉,有渴求音乐曲调丰富多姿的愿望,以及有源源不断的音乐创作灵感。   玄宗又于听政之暇,教太常乐工子弟三百人为丝竹之戏,音响齐发,有一声误,玄宗必觉而正之。号为皇帝弟子,又云梨园弟子,以置院近于禁苑之梨园。 [6]   一、创立教坊、梨园机构   我国古代教坊、梨园机构的设立应该开始于唐。确切的说是在唐玄宗执政期间。据《事物纪原》记载:“玄宗立教坊,仪新生散乐之曲,倡优漫衍之戏,因其谐谑,仪金帛章受赏之,因置使以教习之。”[7]唐玄宗设立的教坊机构虽然目的是为了音乐管理,但其真正的目的是想在听政之余充实自己的生活情趣,缓解身心。据《大唐新语》记载:“开元中,天下无事,玄宗听政后,从禽自娱,又于蓬莱宫侧立教坊,以习倡优萼衍之戏。”[8]与此同时,玄宗又选习乐者数百人于梨园之内,梨园机构较之教坊更为“私有化”,所谓“私有化”是指它直接听命于玄宗本人并由玄宗掌管教习音乐和乐人演奏,音稍有失误,帝必“觉而正之”可见异常严格。另外,就教坊、梨园里的乐人来源来看,他们大多数源于民间。据王建的《宫词》云:“十三初学筚箜篌,弟子名中被点留。昨日教坊新进入,并房宫女与梳头。”[9]而当内廷变故或因乐人年老而无用武之地,此时的乐工便会再一次遣还回民间。试想当宫中的乐人返回家乡,在没有生活来源的条件下通过口传技艺,培养出一些优秀、年轻的乐人再一次进入宫廷进行演出,如此以往,这种看似平常的做法,却间接的给宫廷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促进了宫廷与民间音乐的互动与发展。其次,唐玄宗李隆基非常喜好外来地域的乐器和音乐,并进行创编。   玄宗在东都昼梦一女,容貌绝异,梳交心髻,大袖宽衣,拜于前。上问:“汝何人?”曰:“妾是陛下凌波池中龙女,卫宫护驾,妾实有功。今陛下洞晓钧天之音。乞赐一曲以光族类。”上于梦中为鼓胡琴拾新旧之曲。声为《凌波曲》。[10]   二、胡夷之乐毕竟与中原曲调风格有所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