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第3版)第1章例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0 1.1 信息与信息技术概述 工 商 教 育 医 药 政 府 娱 乐 科 研 家 庭 1.2 信息素养与知识产权保护 信息素养内涵: 美国图书馆协会和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1998年制定的学生学习的九大信息素养标准为: ⑴能够有效地、高效地获取信息 ⑵能够熟练地、批判性地评价信息 ⑶能够精确地、创造性地使用信息 ⑷能够探求与个人兴趣有关的信息 ⑸能够欣赏作品和其他对信息创造性表达的内容 ⑹能够力争在信息查询和知识创新中做得更好 ⑺能够认识信息对民主化社会的重要性 ⑻能够履行与信息和信息技术相关的符合伦理道德的行为规范 ⑼能够积极地参加活动来探求和创建信息 1.3 计算机发展简史及展望 中国最早的计算工具——算筹 算筹 算盘 帕斯卡(1623──1662年) 莱布尼茨(1646年──1716年) 查尔斯·巴贝奇(1792年──1871年) 楚泽 (1910年──1995年) 霍华德·艾肯(1900年──1973年) 图灵与图灵机 冯·诺依曼(1913年──1957年) 1.4 计算机应用 数值计算 数据处理 过程控制 数据库应用 人工智能 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辅助设计和教学 计算机模拟 单主机模式:大型机被当作主机,许多终端用户共享主机的CPU资源和数据存储资源 浏览器/服务器模式:(Browser/Server ) B/S模式最主要的优点是客户端软件的易用性,有利于产品的推广使用。 本 章 小 结 本章从信息、数据、信息处理、信息系统等基本概念入手,首先介绍了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信息技术的研究热点以及对信息社会的影响,然后介绍了信息素养和知识产权方面的知识。此外,还介绍了计算机的发展历史与发展趋势、计算机的分类和计算机应用的主要领域。 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进步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的产生,标志着人类已开始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迈进。人工智能、电子商务和多媒体等技术的突破是未来信息社会发展的动力。计算机的发明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科技成果之一。 12岁独自发现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 16岁的时候就发现了著名的“帕斯卡定理”,对射影几何学作出了重要贡献. 1642年19岁时,发明了一种能做加法和减法运算的计算器,这是世界上第一台机械式的计算机.帕斯卡认为:人的某些思维过程与机械过程没有差别,因此可以设想用机械模拟人的思维活动。 帕斯卡在物理学方面提出了重要的“帕斯卡定律”。 他所著《思想录》和《致乡人书》对法国散文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971年面世的PASCAL语言,也是为了纪念这位先驱,使帕斯卡的英名长留在电脑时代里 法国著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和散文家 加法器1642 Blaise Pascal 研究领域及其成果遍及数学、物理学、力学、逻辑学、生物学、化学、地理学、解剖学、动物学、植物学、气体学、航海学、地质学、语言学、法学、哲学、历史和外交等等 莱布尼茨1684年10月在《教师学报》上发表的论文《一种求极大极小的奇妙类型的计算》,是最早的微积分文献。这篇仅有六页的论文,内容并不丰富,说理也颇含糊,但却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1673年莱布尼茨特地到巴黎去制造了一个能进行加、减、乘、除及开方运算的计算机。他还系统地阐述了二进制计数法,并把它和中国的八卦联系起来,为计算机的现代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671年,莱布尼茨发表了《物理学新假说》 在光学方面,莱布尼茨也有所建树,他利用微积分中的求极值方法,推导出了折射定律, 1684年,莱布尼茨在《固体受力的新分析证明》一文中提出将胡克定律应用于单根纤维。这一假说后来在材料力学中被称为马里奥特——莱布尼茨理论。 1691年,莱布尼茨致信巴本,提出了蒸汽机的基本思想。 在形式逻辑方面,他区分和研究了理性的真理(必然性命题)、事实的真理(偶然性命题),并在逻辑学中引入了“充足理由律”,后来被人们认为是一条基本思维定律。 德国最重要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哲学家 巴贝奇分析机部件 ?后人完成的巴贝奇分析机 第一台差分机,可以处理3个不同的5位数,计算精度达到6位小数 可编程数字计算机Z-1 电磁式计算机Z-3 2600个继电器,用穿孔纸带输入, 实现了二进制数字程序控制 Z-4最先采用程序控制的数字计算机 艾肯为它取名MarkⅠ, 又叫做“自动序列受控计算机”。1944年,经过四年的努力,MarkⅠ在哈佛大学正式启动。它的外壳用钢和玻璃制成,长约15米,高约2.4米,自重达 31.5吨。它装备了3000多个继电器,共有15万个元件和长达800公里的电线,用穿孔纸带输入。这台机器每秒能进行3次运算,23位数加23位

文档评论(0)

挑战不可能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