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民族地区旅游中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保护.doc
浅谈民族地区旅游中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摘 要:在民族地区的自然风景区中融入更多的民族民俗文化元素,不仅使旅游者可以更多地了解我国的少数民族文化,还可以弥补风景游因受自然气候条件约束而造成的旅游时间的缩短。但是在其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开发和保护当地民族民俗文化资源是摆在旅游管理部门及路由产品设计者面前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民族地区 文化资源 开发 保护
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我国现有的55个少数民族,从物质文化到非物质文化,都形成了各民族的历史文化特色和社会风俗习惯,形成了民族地区人文旅游资源的一大特色,对旅游者具有强烈的吸引力。现在挖掘和开发处于少数民族聚居区的自然风景旅游区的历史文化(如神话、传说、诗歌等等)资源,使景区的自然资源与民族文化资源相辅相成正成为一种趋势。
一、贵州黔东南州朗德上寨的民俗文化旅游
近几年,笔者先后三次到过贵州省黔东南州的朗德上寨,朗德上寨每次都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朗德上寨是一个苗族村寨,距黔东南州州府凯里市区29公里,距县政府雷山7公里,属雷山县丹江区报德乡。
朗德上寨民居依山而筑,为木质结构吊脚楼。有五条花街路通向寨中。东、西、北面置有木柱瓦顶护寨门楼,简称“寨门”。寨中道路、院坝及各户门庭,都用鹅卵石或青石镶砌铺就。寨上,吊脚木楼,鳞次节比,错落有致。寨中有两个铜鼓、芦笙场。场子模仿古代铜鼓面太阳纹的图案,以青褐色鹅卵石和料石铺砌成十二道光芒,朝着十二个方向伸展。铜鼓、芦笙场的两头,用鹅卵石、水泥镶嵌成两匹飞奔的骏马。在这里除了可以欣赏到苗族独有的木吊脚楼建筑外,还可以欣赏到寨民表演的拦路酒歌、盛装苗舞、芦笙舞、八抬芦笙舞等等节目。
郎德上寨因其自然风景资源的相对匮乏以及民俗资源的相对丰富而开发了民族风情旅游。环顾当今中国的旅游资源开发,不是自然风景旅游就是民族文化旅游,能把两者很好地结合的景区并不多见。因为要结合观赏风景旅游和体验或体会异族文化旅游,对旅游目的地的各种资源的要求较高,而笔者认为长白山景区符合上述条件,可同时进行自然风景旅游与民族风情旅游。
二、长白山的自然风景旅游及其区域的历史文化资源
长白山位于吉林省,西起抚松县,东止于和龙县境内,北起我国吉林省安图县的松江镇,向南和朝鲜边境接壤,是中国与朝鲜两国的界山,也是图们江、鸭绿江、松花江三江之源。长白山是一座巨型复合式的盾状火山体,海拔达到2500米以上的山峰,有16座。主峰白云峰海拔2691米,是我国东北最高峰,另有100多座小火山。长白山是一座休眠火山,据史料记载,从十六世纪以来,曾有过三次喷发,由此形成了长白山独特的地质地貌,使其自然景观极其绚丽多姿。
长白山人文历史悠久,被中国的满族,朝鲜族,韩国人,朝鲜人视为其祖先和神灵所在。
中国历代帝王对长白山都十分关注,特别是金、清朝更是视长白山为祖先发祥地,推崇长白山为神山圣地,是荐瑞凝祥,列祖龙兴的象征。长白山的名称,历史上曾有过多次变化,因秦以前称做不咸山(意为“有神的山”),《山海经》“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咸,有肃慎民之因”,即指长白山。汉朝称单单大岭,魏称盖马大山,后魏称徒太山,南北朝称从太山、太皇山,唐朝称太白山,金朝始称长白山。满语称长白山为“果勤敏?珊延?阿林”(果勤敏为长,珊延为白,阿林是山的意思)。据《北史》记载:“国南有太山者,华言太皇。俗甚敬畏之,人不得山上溲污,行径者以物盛去……”连山上便溺都不敢,可见敬畏之至。到了清代,清皇朝把长白山视为祖宗发祥地,又是封山,又是祭神,并划为封禁地,不许俗人进入,这里更成了人迹不到之处。
而朝鲜族最古老的族源图腾神话——“檀君神话”也起源于长白山地区。“檀君神话”最早见于《古记》(失传)和《魏书》等,后收于高丽僧人一然编写的《三国遗事?纪异》中。13世纪以后出现的李承休《帝王韵记》、《世宗实录?地理志》、权近《应制诗注》等文献及吉林省延边朝鲜族民间故事讲述家黄龟渊故事集中也有类似的记载。《三国遗事》中把“檀君”写成“坛君”,故事的内容是这样的:古时,有天神桓因知道庶子桓雄想下凡,于是就选定了三危、太白二地,并给了桓雄三个“天府印”作为天上神仙的标识。桓雄率领三千之徒,降到太白山顶的一株神檀树下,建立“神市”,自称“桓雄大王”。他设置了“风伯”、“雨师”“云师”等官职,主管农业、疾病、刑罚、善恶等三百六十件人间大事。其时,有—熊一虎同住于一个洞中。它们来到桓雄大王面前,请求大王把它们变成人。桓雄大王就给它们二十头蒜,叫它们吃下去,并且告诉它们:吃了之后躲藏起来,一百天之内不能见阳光。熊照办,于是只蹲了二十一天,就提前变成了—个女人;但虎没有照办,故未能变成人。熊变的女人没有配偶,就去祈求桓雄大王。桓雄大王就与熊女结婚,生下了王俭,即坛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