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研大千,挚情释敦煌.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用心研大千,挚情释敦煌.doc

用心研大千,挚情释敦煌   1989年,中国旅游出版社出版了我的专著《中国佛教与安岳石刻艺术》。1991年,该书修订出版。两版印行计15000册。在较为边缘化的石刻艺术研究的著书中,这个印数算是拉风的了。这是第一本研究四川安岳石刻艺术的专著,故被出版社认定“填补了一个空白”。鉴于该著与其研究的客体安岳石刻艺术属于“初公开”,石刻艺术界不乏普遍关注。自然,作为泛石刻艺术的研究,笔者应邀参加了94’敦煌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敦煌研究院建院50周年庆典活动,并提交《试论构成四川安岳石刻的主要环境》论文。   然而,当翻阅《一九九四年敦煌学国际学术研讨论文提要》时,我真的惊诧了,茫然了,感到悲哀袭来,因为所录140篇论文提要中(我的文章排序第26位),竟不见张大千与敦煌半个字。更有甚者,来自北京和甘肃省的领导在敦煌建院50周年的讲话中,亦只字未提张大千对敦煌的贡献(见《纪念敦煌研究院成立五十周年特刊,1995年4月出版》),让人感到张大千遭薏苡明珠之谤,让人感到世俗误解张大千、所执“破坏敦煌壁画”的偏颇,让人感到这次研讨会和庆典活动遗忘了张大千,而且遗忘得竟那么彻底。   其实,关于所谓的张大千“破坏敦煌壁画”一说,早有澄清。1944年,沈尹默先生写诗“薏苡明珠谁管得,且安笔砚写敦煌”为之辩诬(载《张大千敦煌壁画展览特集》);1948年9月,窦景椿、常书鸿先生在《西北日报》为之发表辩诬声明;1949年3月;甘肃省参议会作出“张大千在千佛洞并无毁损壁画情事”的结论;1981年3月,石湍先生(即刘忠贵先生,笔者朋友,曾合作文章)在《旅游天府》杂志为之发表辩诬文章(让时在台湾的张大千感动不已);1991年9月,李永翘先生在《世界日报》为之发表辩诬文章。台湾的苏莹辉先生亦曾在台湾《中央日报》为之发表辩诬文章。然而,这次学术研讨会和庆典活动如此“礼遇”张大千,实在是无公平可言,与张大千“略尽书生报国的本分”的谦谦君子襟怀形成天地反差。当时,虽然我对张大千与敦煌的认知不乏局限,但至少有一点我非常清楚,那就是张大千对敦煌倾心至多,用力最大,推广最早,成效颇显,应该是敦煌学研究的组成部分,亦应当是敦煌研究院的学者不可忽略的课题。至于敦煌研究院的建院,张大千堪称主要推手。这些,张大千在《我与敦煌壁画——亚太地区博物馆研讨会专题演讲词》结尾处有表述:“过去,学术界对我在敦煌的工作,为文评赞,实愧不敢当。但是能因我的工作而引起当道的注意,设立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敦煌研究院前身),为国人普遍注意敦煌壁画的文化价值,也算略尽书生报国的本分了。”这里,张大千所言的“为文评赞”,自然是指1944年1月和5月,他分别在成都、重庆举办《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展览》时,《中央日报》《新新新闻》、国民通讯社、《新民报》等媒体的系统宣传,以及后来在上海、日本东京、法国巴黎等展览的宣传。尤其是成都1944年5月由西南印书局印行的《张大千敦煌壁画展览特集》,撰文者多为重量级学者,如陈寅恪、刘开渠、吴作人、林思进、冯汉骥、蒙文通、谢无量、沈尹默等,甚至有政要兼学者的张群。(该展览在成都进行时,观众达12000多人,可谓震撼。)其评价如潮,竟达到“唤起中国文艺的复兴”的高度,刘开渠并以此为文章标题。   时间依然定格在1994年。这年的12月,四川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四川省文化厅、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联合在成都举办《张大千临抚敦煌壁画特展》,不仅发文通知,而且出版特展专刊。笔者应邀参加展览的开幕式与座谈会,虽感展览策划的精心和展览的不乏影响,但以为对张大千与敦煌的学术研究平平,研究成果平平,实在是无法与50年前即1944年同样是在成都举办的《张大千临抚敦煌壁画展览》相提并论。   可喜的是,2009年5月四川省博物院新馆正式开馆,设有张大千艺术专馆,将所藏张大千临抚敦煌壁画作常态展示。该专馆构成了该院的亮点和特点,亦成为全国博物馆系统的唯一,无疑功德无量。但作为对张大千与敦煌的研究和出研究成果,包括对两岸已出版的研究成果的展示,仍感不尽人意。(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亦收藏有数十幅张大千临抚敦煌壁画作品。囿于种种原因,其研究及其成果此不作表述。)   张大千面壁敦煌不仅有“媲美玄奘”之誉,更有“具体将敦煌举世无匹的艺术,有系统介绍于世者,首推张大千”之论。其至伟贡献,不仅在于为敦煌壁窟编号,临摹壁画,举办展览,出版画册,演讲传播,还在于他对敦煌研究的一系列成果。其出版著述有:《张大千先生遗著莫高窟记》(原名《敦煌石室记》)、《张大千临抚敦煌壁画展览目次》(张大千自序,门人罗新之、刘君礼先生辑录);其发表文章有:《张大千临抚敦煌壁画展览特集自序》《莫高窟记序》《张大千临抚敦煌壁画第一集序》《我与敦煌壁画——亚太地区博物馆研讨会专题演讲词》《临摹敦煌壁画展览序言》《谈敦煌

文档评论(0)

kak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24126005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