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教学设计与析.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学设计与析

苏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25课 《黄 鹤 楼 送 別》教学设计及解析 余金元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简析 这是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课文。它是一篇“文包诗”体裁的课文,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情境。故事是古诗的扩展和阐释,古诗是故事的浓缩和提炼,诗文对照,情景同现,是培养学生联系语言环境理解诗意和体会诗人情感,展开语言对话,提升语文素养的好文本。 (二)重难点分析 文章所描绘的场景,诗人所处的时代离学生的时空距离较远,理解诗人之间的感情是教学的难点;走进故事,走进古诗,走进诗人和作者的内心,理解意思、揣摩情感、学习语言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三)设计理念 1.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螺旋上升,通过古诗──文──古诗的对照教学,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2.以读为主,展开想象,联系生活,开展对话,适当拓展。 3.按照“送别----激情吟诗----知心藏情------知己话情------心游目送――――激情吟诗”的探究过程指导学生学习。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通过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3.学习联系上下文、联系上下情的读书方法。 4.学习遣词造句、谋篇布局之法。 三、第一课时达标准备 1.学生通过查阅字典,认识和初步理解文中的生字生词。 2.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学生对李、孟诗的认知程度有所了解。 四、教学过程 (一)播放歌曲《送别》,引出送别话题。 播放歌曲《送别》,出示: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李白 王维送别元二,王维对元二说——。李白辞别汪伦,李白对汪伦说——。 让孩子用“送别”说主要内容,相机理解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意思。 让孩子用“辞别”说主要内容,相机理解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的意思。 (概括方法指导:什么时间谁在哪儿干什么。) 李白既说了送,又说了辞。(圈画2字) (设计意图:播放歌曲是情感铺垫,让孩子心静下来。两首古诗的引入,一送一辞,很是讲究,既拓展知识又是情感铺垫,更是“送别”“辞别”的语言学习与运用。让孩子用“送别”“辞别”说主要内容,说诗题目和第一二句的意思,既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又巧妙地理解了诗。“李白既说了送,又说了辞”一句在不经意间点出了诗的妙处。) 李白在送别孟浩然时心情激动还写了一首诗: 投影: 李白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随即吟出了脍炙人口的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二)探究激动的心情,开展对话学习 李白的心情为何会如此激动呢?又是怎样一步步激动起来的?今天我们就跟着作者去探索李白的情感变化之旅,我们先去黄鹤楼看一看长江边的美景吧!(设计意图:“李白在送别孟浩然时心情激动还写了一首诗”这是对课文主要内容的补充说明,也很自然地导入到下文离别情感的探究教学。) 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年轻的李白正在黄鹤楼上为大诗人孟浩然饯行。 读成四个字――烟花三月。把四个字代进去读第一自然段。概括节意。点出李白的“年轻”---青年,孟浩然比李白大12岁,都属牛。孟浩然的“大诗人”。 (设计意图:“读成四个字”既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又理解了诗。点出两人的身份年龄,是为理解两人的友谊作铺垫。) 导(黄鹤楼:怎样的黄鹤楼?)——黄鹤楼俯临长江,飞檐凌空。 (设计意图:由第一自然段的“黄鹤楼”导入第二自然段的“黄鹤楼”过渡自然,引入“知心藏情的教学”。在这里文情和学情自然统一。) 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的景色,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 指导体会:你读出什么感情?从“藏”字你读出了什么?怎样掩藏的? (相机板书:知心藏情) (设计意图:紧扣“情”字,咬文嚼字。对文本的理解不是蜻蜓点水,而是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更好地读懂文本,学习怎样读懂文本。) 指名读第三自然段段首一句。 问:“终于,终于什么?” ――终于说话----原来不说话,有点道理,能联系上下文。 读书要联系上下文,更要联系上下情!-----上自然段写“藏情”,现在终于——藏不住情,终于说话,话中有情。“终于”是一种情感,每个字都是有情感的,下面就用心默读李白和孟浩然的话,咀嚼字里行间表达出的情感,划出最能表达情感的词语。(方法:读书要联系上下文,更要联系上下情!读句子,划词语,写情感) (设计意图:依然紧扣“情”字教学。在这里“方法与

文档评论(0)

803322fw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