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CO2的运输 化学结合占94%左右 碳酸氢盐形式 氨基甲酸血红蛋白形式 三、呼吸运动的调节 呼吸中枢与呼吸节律 呼吸的调节 (一)呼吸中枢与呼吸节律 呼吸中枢 脊髓-初级中枢 下位脑干(脑桥和延髓)-呼吸节律产生 上位脑(大脑皮质、下丘脑等)-高级中枢 呼吸节律的形成 局部神经元回路反馈控制学说 图7-19 横断动物脑干(左侧两图)对呼吸运动(右侧两图)影响的示意图(P198) 图7-20 切断机制假说示意图(P200) +:表示兴奋 -:表示抑制 (二)呼吸的调节 神经调节 化学性调节 神经调节 肺牵张反射 肺扩张反射 肺缩小反射 意义:负反馈调节,使吸气不至于过长 呼吸肌本体感受性反射 呼吸肌的肌梭和肌腱 克服呼吸阻力 防御性呼吸反射 咳嗽反射 喷嚏反射 化学性调节 CO2 P CO2↑→呼吸加深加快 中枢化学感受器 外周化学感受器 H+ 动脉血[H+] ↑→呼吸加深加快 外周化学感受器 O2 P O2 ↓(<60mmHg) →呼吸加深加快 外周化学感受器 直接抑制呼吸中枢 本章要点 呼吸系统的基本结构 胸膜和胸膜腔 纵隔 呼吸膜的结构 呼吸过程的基本环节 肺通气 气体交换及其影响因素 气体的运输 * * * * * * * * * * * * * * * * * * 平静状态下的呼吸运动的发生过程 用力呼吸: 用力吸气时,辅助吸气肌也参加,胸廓容积进一步扩大。 用力呼气时,除吸气肌舒张外,呼气肌也参加(肋间内肌+腹壁肌收缩),胸廓容积进一步缩小。 人工呼吸: 基本原理:使肺内与外界大气压间产生压力差 方法:负压吸气式(压胸法) 正压吸气式(口对口呼吸法,呼吸机) 形式 平静呼吸和用力呼吸 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 2.肺内压 肺内气道和肺泡内气体的压力。 吸气初:肺扩张→肺内压↓→气体入肺 吸气末:肺内压=大气压→气流停止 呼气初:肺缩小→肺内压↑→气体出肺 呼气末:肺内压=大气压→气流停止 3.胸膜腔内压 胸膜腔内的压力 胸膜腔内负压的形成 胸膜腔内压=肺内压-肺弹性回缩力 迫使脏层胸膜回位 两种方向相反作用力的代数和 胸内压=大气压-肺回缩力 胸内压=0-肺回缩力 迫使脏层胸膜外移使肺扩张 (肺弹性组织回缩力和肺泡表面张力) 肺 回 缩 力 (大 气 压) 肺 内 压 呼吸过程中胸膜腔内压的变化 胸膜腔内负压的生理意义 保持肺的扩张状态,维持呼吸运动的正常进行 促进静脉血和淋巴的回流 图7-14 吸气和呼气时,肺内压、胸膜腔内压及呼吸容积的变化过程和胸膜腔内压直接测量示意图(P190) 弹性阻力 非弹性阻力 肺通气阻力 胸廓弹性阻力:与胸廓所处的位置有关 肺弹性阻力 气道阻力:与气体流动形式+气道半径有关 粘滞阻力 惯性阻力 肺弹性回缩力: 1/3 肺泡表面张力:2/3 常态下可忽略不计 (二)肺通气的阻力 图7-15 肺顺应性示意图(P191) 肺泡内的液-气界面,因界面层的液体分子受力不均匀,表现的内聚力(表面张力)方向是向中心的→使肺泡缩小。 Ⅰ.肺泡表面张力 肺泡表面张力的作用: a.肺泡回缩→肺通气(吸气)阻力 b.肺泡内压不稳定→肺泡破裂或萎缩 c.促肺泡内液生成→产生肺水肿 Ⅱ.表面活性物质 ( DPL或DPPC ) 肺泡Ⅱ型细胞分泌 作用: a.降低肺泡表面张力→降低吸气阻力; b.减少肺泡内液的生成→防肺水肿的发生 c.维持肺泡内压的稳定性→防肺泡破裂或萎缩 (三)肺容量和肺通气量 肺容量 潮气量 补吸气量 补呼气量 残气量 功能残气量 肺活量 时间肺活量 肺通气量 每分通气量=潮气量×呼吸频率 肺泡通气量=(潮气量-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 二、气体交换和运输 气体交换 肺换气 组织换气 气体的运输 (一)气体交换 气体交换过程 影响气体交换的因素 气体交换过程 肺换气: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 组织换气: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 气体交换原理:气体扩散 动力:气体分压差 图7-17 肺泡与组织气体交换示意图(P194) 影响气体扩散速率的因素 气体分压差 气体的分子量和溶解度 扩散面积和距离 温度 影响肺换气的因素 呼吸膜 厚度:成反比 面积:成正比 肺通气/血流(VA /Q ) VA /Q↑:肺泡无效腔增加 VA /Q↓:功能性A-V短路 1.厚度6层<1μm厚:呼吸膜厚度↑→气体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