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选修2第43讲民主与专制的思想渊源
18世纪以来,欧洲人越来越认识到“真正的民主”指的是自由、平等、博爱,“民主”就是公民对政策的有效控制,建立起负责任的政府。正如卢梭所言,“如果国家,或者说城邦,其生命全在于它的成员的结合,并且如果它最主要的关怀就是要保证其所有成员表达公意,它必须有一种普遍的强制性的力量,以便按照最有利于全体成员的方式来推动并安排各个部分。正如自然或者说上帝赋予了每个人以支配自己各部分肢体的绝对权力一样,社会民主必须忠实地履行公民赋予政府的权力,并保障它受到人民制约和内部制约。” ——(美)塞缪尔·亨廷顿《20世纪的民主化浪潮》 (1)根据材料,分析18世纪欧洲人对“民主”的认识与公元前5世纪相比取得的进步。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18世纪欧洲人对“民主”的认识变化。 [答案](1)进步:民主由理性审判、权力分享、公民美德发展为自由、平等、博爱;政府由少数人操纵演变为必须接受公民的有效控制和制约;政府由不能采纳公意到必须保证所有社会成员表达公意。 (2)评价:既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也推动了启蒙思想的进一步传播,推动了人民思想的解放;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进程,有利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建立;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美、法的民族、民权两个主义可称成功,而社会问题没有解决,亦就在此伏着个革命的导火线。回头再看我们中国的现状,又是一个什么样子?我们党人革命数十年,只可说达到半个民族主义。他人的民族、民权均未达目的,我们则尚须在民族主义上做功夫,这个即是与美、法不同之点。又如俄国的劳农政府,或曰苏维埃政府,乃注重民生主义,而无民族主义的意味;至民权一层,乃其附属品而已。此亦与吾人不同。 ——孙中山《三民主义大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孙中山对美、法民主政治的看法及其对西方民主政治的借鉴。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的民权主义与民族主义、民生主义的关系。 [答案](1)看法:认为美国接近直接民权,法国实行的是间接民权,实现民权均不彻底。借鉴:采用主权在民、权力制衡等原则;提倡直接民权和五权宪法。 (2)民权主义与民族主义、民生主义密不可分;不推翻国内民族压迫和帝国主义,民权问题就无从谈起;不节制资本、解决贫富悬殊问题,民权问题也不能真正解决。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在《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中说:“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资产阶级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明确宣布,中华民国乃“合五族而成”。中国境内各民族,主要是汉、满、蒙、回、藏五族“共享国家的权力,共担国家之义务”,“各于政治上有发言之权”,共享“立于平等地位”,“国家之事,由全国五族人共组织之”,用“政治改革”来实现“五族一家”。 ——摘编自熊坤新等《孙中山“五族共和” 思想的时代进步性和历史局限性》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五族共和”思想提出的背景并分析其影响。 [答案]背景: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民族融合加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影响: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纠正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狭隘民族主义思想(发展了民族主义思想);有利于边疆稳定和国家统一;促进了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解析]第一小问结合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危机的加深,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及材料中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分析孙中山“五族共和”思想提出的背景。第二小问“五族共和”思想主张各民族共享“立于平等地位”,反对民族压迫,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有利于国家统一;同时主张五族“共享国家的权力,共担国家之义务”,促进了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对比旧三民主义,又纠正了狭隘的大汉族主义倾向。 走向高考 · 历史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人民版 · 高考总复习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选考部分 选修二 第43讲 民主与专制的思想渊源 选修二 课 标 展 示 1 基 础 攻 关 2 典 题 示 例 3 真 题 模 拟 4 课 标 展 示 1.了解托马斯·阿奎那“君权神圣”和英国国王詹姆士一世“君权神授”等君主专制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君主专制统治产生的理论基础和历史背景。 2.知道斯宾诺莎、洛克和卢梭民主思想的基本内容,理解民主思想与专制理论的根本区别,树立支持民主、倡导进步的历史意识。 3.了解19世纪后半叶“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基本主张,认识当时中国社会各阶层对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反应。 基 础 攻 关 1.中世纪的欧洲是基督教的世界,被称为“__________”的托马斯·阿奎那就对__________论做了系统的阐述。他认为,________是人的理性的产物,从根本上说,________和________都是上帝的创造物,是神授予的。 2.欧洲君主专制的强化是中世纪晚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练习:必修3第28讲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Word版含解析.doc
- 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练习:必修3第29讲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Word版含解析.doc
- 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总复习课件:必修3第4单元第33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ppt
- 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练习:必修3第31讲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Word版含解析.doc
- 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练习:必修3第30讲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及艺术Word版含解析.doc
- 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练习:必修3第32讲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Word版含解析.doc
- 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练习:必修3第34讲现代中国的文化、教育与科技Word版含解析.doc
- 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练习:必修3第35讲蒙昧中的觉醒和神权下的自我Word版含解析.doc
- 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练习:必修3第36讲专制下的启蒙和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Word版含解析.doc
- 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练习:必修3第38讲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Word版含解析.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