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必修1第11讲新中国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C.分别体现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新中国临时宪法、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性质 D.分别标志着近代民主革命高潮、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过渡时期政治建设成就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B、C三项表述正确,均符合史实,排除;1949年第一届政协会议召开,即“新政协”,大会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并按其规定选举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这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宣告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所以,D项说法错误,符合题干要求,正确答案选D。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当时的中国在进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即1953~1956年。A项是1912年的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制定,孙中山颁布的,不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B项是1949年在北平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的,当时我国尚未开始社会主义改造;C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于1954年,当时正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符合题意信息。D项时期,我国已经确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 [史料探究] 史料一 我知道,我们的性命就掌握在他们(红卫兵)手中。当时打死人是可以不受法律制裁的。他们的木棒中,他们的长矛中,就出法律。 ——季羡林《牛棚杂忆》 史料二 1981年邓小平在指导宪法修订时说:“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 民主法制建设的曲折发展 问题:上述史料分别反映了什么? 提示:(1)史料一揭示了“文革”时期,人的生命财产失去了保障,这实质上说明“文革”时期我国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2)史料二体现了邓小平强调依法治国的重要性。 [拓展深化]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及其发展历程 (1)一大特色:即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和法律体系。 (2)两个宪法性的文件: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三个发展阶段:1949~1956年是民主政治的基本确立时期;1956~1976年是民主政治的挫折时期;1976年至今是民主政治的健全完善时期。 (4)四大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民主制度。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准确分析和理解能力。根据材料1979年和1980年接连对1978年宪法进行了修改,由此可见,原有宪法有很多亟待加强的必要,故D项符合题意;A项不符合史实;B、C两项从建国以后就已经确立。故选D。 A.反映建国初期的基层民主选举 B.基层民主选举得到人民群众的积极响应 C.选民证见证了新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 D.选民证是依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统一印制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依据图片中“一九五三年”“选民证”等信息可知其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直接选举,A项符合题意;据题目的宣传画和《选民证》可知B项符合题意信息;题目中的《选民证》和《一辈子第一回》,自然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民主化进程,C项符合材料信息。《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颁布在1998年,D项错误,是题目要求的选项。 仿 真 模 拟 【答案】C 【解析】题干中信息“凝结了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心血”是解题的关键,突出了社会各阶层,且得到了“全国各方面人士的一致拥护”,由此可以得出“它”是《共同纲领》,故选C项。A项《双十协定》、B项《论联合政府》并没有达到全国各方面人士一致拥护的程度,排除两项;D项《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自己的论述,排除。 【答案】A 【解析】依据关键信息“北平”“民族资产阶级这次不仅参加了人民政协”“我们今后应当在工人阶级领导下密切合作,努力恢复和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可知该会议应是1949年9月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结合所学知识,A项符合题意。B项是在1956年;C项是1953年提出的过渡时期的总路线;D项是在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后。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1949年新政协的召开。考查对材料信息的阐释和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解答本题一是注意时间,二是注意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新政协核心议题就是商讨新中国的成立事宜。B、C、D三项在时间上与题干反映的事件不符。故正确答案选A。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建国初期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就,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从题干信息“1953年”“当选的代表”“旧社会哪有妇女的选举权”等可以推断出当时中国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故本题选择A项;B项时间是1954年,不符合题意;C项材料中没有提及;D项中法制化不符合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考历史命题猜想:专题17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教师版Word版含解析.doc
- 高考历史命题猜想:专题18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原卷版Word版无答案.doc
- 高考历史命题猜想:专题18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教师版Word版含解析.doc
- 高考历史命题猜想:专题19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原卷版Word版无答案.doc
- 高考历史命题猜想:专题19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教师版Word版含解析.doc
- 高考历史备考黄金易错点专题02中国古代的经济制度(易错练兵)(教师版)Word版含解析.doc
- 高考历史备考黄金易错点专题04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和人文精神的起源(原卷版)Word版无答案.doc
- 高考历史备考黄金易错点专题06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原卷版)Word版无答案.doc
- 高考历史备考黄金易错点专题10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易错练兵)(教师版)Word版含解析.doc
- 高考历史备考黄金易错点专题13当今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原卷版)Word版无答案.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