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版登革热疫情监测指引.docx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节登革热疫情监测指引一、监测目的(一)早期发现登革热疫情,及时采取控制措施,防止疫情扩散。(二)指导医疗机构做好病例诊断、报告和疫情管理工作。二、监测对象监测对象包括登革热疑似病例、临床诊断和实验室诊断病例。主要依据《登革热诊断标准》(WS216-2008)结合国家卫生计生委《登革热诊疗指南》(2014?年第?2?版)进行病例诊断,主要内容如下:(一)诊断原则。根据患者的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二)病例定义。1.疑似病例。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即为疑似病例:(1)有流行病学史(发病前?14?天内到过登革热流行区),且具备急性起病,发热(24h?-?36h?内达?39oC?-?40oC,少数为双峰热),较剧烈的头痛、眼眶痛、全身肌肉痛、骨关节痛及明显疲乏等一般临床症状。可伴面部、颈部、胸部潮红,结膜充血。(2)无流行病学史,但同时具备上述一般临床症状和以下症状者:1)皮疹:于病程第?5?-?7?日出现,为多样性皮疹(麻疹样皮疹、猩红热样疹、针尖样出血性皮疹)或“皮岛”样表现等。皮疹分布于四肢躯干或头面部,多有痒感,不脱屑。持续?3?-?5?天。-?54?-2)出血倾向(束臂试验阳性):一般在病程第?5-8?日皮肤出现瘀点、瘀斑、紫癜及注射部位出血,牙龈出血、鼻出血等粘膜出血,消化道出血、咯血、血尿、阴道出血等。2.临床诊断病例。(1)典型登革热。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即可诊断:1)有登革热一般临床症状,且有流行病学史,即发病前?14?天内到过登革热流行区,或居住、工作场所周围?1?个月内出现过登革热病例,并具备白细胞计数减少和血小板减少(低于?100×109/L)者。2)无流行病学史,但登革热典型症状及体征,白细胞计数减少和血小板减少,且单份血清特异性?IgM?抗体阳性者。(2)重症登革热。登革热患者,有下列情形之一者:1)严重出血:包括皮下血肿、呕血、黑便、阴道流血、肉眼血尿、颅内出血等;2)休克:心动过速、肢端湿冷、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3?秒、脉搏细弱或测不到、脉压差减小或血压测不到等;3)严重的器官损害:肝脏损伤(ALT?和/或?AST??1000?IU/L)、ARDS、急性心肌炎、急性肾功能衰竭、脑病和脑炎等表现。3、确诊病例诊断具备以下实验室结果之一的疑似病例或临床诊断病例:(1)从急性期患者血清、脑脊液、尿液等中分离到登革病毒。-?55?-(2)应用?RT-PCR?或实时荧光定量?PCR?检出登革病毒基因序列。(3)从急性期患者血清中检测到登革病毒?NS1?抗原(4)恢复期血清特异性抗体?IgG?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及以上增长。三、监测内容和方法(一)疫情报告。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检疫机构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在诊断登革热病例(疑似、临床或实验室诊断病例)后?24?小时内填写报告卡进行网络直报。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应在诊断后?24?小时内寄出传染病报告卡,县(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收到传染病报告卡后立即进行网络直报。依据《登革热诊疗指南(2014?年第?2?版)要求,医疗机构若发现患者出现严重出血、休克及重要脏器损伤等临床表现,应诊断为重症登革热,并应在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网络直报系统)传染病报告卡的备注栏注明“重症”。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对病例的分型诊断报告进行督促和审核。以县(市、区)为单位,近?5?年首次发现病例者,应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事件报告。(二)实验室核实诊断。县(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对输入性病例、早期散发病例、暴发疫情早期病例、重症登革热、死亡病例以及为查明疫情性质和波及范围而确定的病例开展实验室核实诊断。县(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不具备相应的实验室检测能力,应将标本送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检测。检测结果-?56?-应及时反馈医疗机构,督促其在网络直报系统的传染病报告卡中对“病例分类(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实验室诊断病例)”进行订正报告。(三)病例感染地调查。根据感染地病例可分为输入性病例和本地感染病例:输入性病例包括境外输入病例和境内输入病例两类。境外输入病例指发病前?14?天内到过登革热流行的国家或地区的病例。境内输入病例是指发病前?14?天内离开本县(区)(现住址)、到过本县(区)外的境内登革热流行地区的病例。本地感染病例指发病前?14?天内未离开本县(区)?现住址)的登革热病例。县(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接到登革热病例报告后,应尽快调查了解病例的可能感染地,若为输入病例,应在网络直报系统传染病报告卡的备注栏注明“境外输入/境内输入”和感染地(国家或地区),统一格式为“境外输入?/?×?国家或地区”或“境内输入?/?×?省?×?市?×?县(区)”。(四)个案调查。县(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利用调查表(见附件?1)对下列重点病例进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h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