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性起搏_王梦洪解读.ppt

  1.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理性起搏_王梦洪解读

His束起搏 优点: 更加接近正常的心室除极和机械收缩方式 起搏不会影响血流动力学 缺点: 需要术中标测His束电位 操作复杂,手术时间长 His束旁起搏—术中定位 Native Pace His束旁起搏 起搏前 起搏后 P LVEDD( mm ) 59±8 52±6 0.01 LVESD ( mm ) 51±10 43±8 0.01 FS(%) 14±7 20±10 0.01 LVEF (%) 20±9 43±8 0.01 His束旁起搏 能减小左室内径,提高心功能 结果:心胸比例缩小 起搏前:0.61±0.06 起搏后:0.57±0.07 P 0.01 CRT治疗慢性心衰 CRT心脏再同步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又称为双心室起搏/除颤治疗(Biventricular Pacing)心衰 30%进展性心衰患者存在左右心室收缩不协调。 结合射频、起搏、PTCA技艺,科技与经验的一体 CRT患者多无传统单、双腔起搏适应征 与传统起搏不同,要求尽量100%起搏左右心室 中国心脏再同步治疗慢性心衰的建议 2006 CSPE 2008 ACC/AHA/HRS 原发疾病 无论缺血性或特异性扩张性心肌病 无论缺血性或特异性扩张性心肌病 心脏节律 窦性心律 窦性心律 NYHA 分级 III/IV III/IV EF ? 35% ? 35% LVEDD ? 55mm 无强调 药物治疗效果欠佳 是 是 QRS ? 120ms ? 120ms I类适应证 CRT的疗效取决于能否改善心脏运动不同步 患者是否存在运动不同步 CRT后能否改善运动不同步 就成为CRT治疗关键。 再同步治疗带来益处的可能机制 1. 改善室内同步 2. 改善房室同步 3. 改善室间同步 心脏再同步 恢复机械和电同步 协助药物纠正神经 体液激素紊乱 逆转左室重构 缓解症状 改善生活质量 降低死亡 延长寿命 CRT治疗慢性心衰 心房 右心耳 双心室 冠状静脉分支(左心室) 右心尖(右心室) 目的 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定位图 – 右前斜的造影 CRT治疗前后ECG改变 左:CRT前 右:CRT后 心室同步起搏前 心室同步化起搏治疗的结果 心室同步起搏后 心室同步起搏 以上研究特别是2002年公布的MIRACLE研究表明CRT较单用药物组可以显著改善NYHA分级,6分钟步行距离,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CRT治疗是否可以降低死亡率?2005年3月ACC公布的里程碑意义的CARE HF 研究明确回答了这个问题:Yes!!! 避免不必要的心室起搏 + 选择性部位起搏 (WHEN) (WHERE) 鼓励自身传导 模拟正常激动 最生理的治疗方案 提供最生理性的起搏,使病人最大化受益 针对不同病人的临床需要以及病人的经济情况, 将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提供最小化心室起搏和选择性部位起搏的完整解决方案: 最佳选择: MVP + 选择性部位起搏 理想选择: SearchAV+ + 选择性部位起搏 经济选择: 设置合理的AV + 选择性部位起搏 基本选择: SearchAV+ 选择性部位起搏 生理性起搏 —— 同步、失同步、再同步 * Atrial fibrillation occurred in 24.2 percent of the study population, including 4.8 percent in whom it developed for the first time. The incidence of atrial fibrillation after randomization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dual-chamber group (hazard ratio, 0.79; 95 percent confidence interval, 0.66 to 0.94; P=0.008) (Figure 1 and Table 2). Of 487 patients in whom atrial fibrillation developed after randomization, 105 (21.6 percent) had chronic atrial fibrillation (15.2 percent of patients with dual-chamber pacing, as compared with 26.7 percent of patients with ventricular pacing; h

文档评论(0)

229997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