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类现代文阅读[精选].ppt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社科类现代文阅读[精选]

一、高考要求 考试说明:能阅读论述类、实用类文本 文中重要词语的理解和解释; 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和解释; 文中信息的分析和筛选; 文本结构、作者思路的梳理和分析 文本内容的归纳与概括 作者思想感情、观点态度的理解、分析与概括 依据文本内容进行合理推断 二、考点解读 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和解释:文中重要句子可归纳为以下几类:(1)提示文章中心内容的句子;(2)表明作者的写作目的、观点态度的句子;(3)衔接上下文,既有过渡作用,又有概括作用的,起到标明行文思路作用的句子;(4)容易产生歧义理解的句子 例:戏剧是人物扮演故事的表演艺术。表演是手段,故事才是核心。有了“故事”,戏剧便区别于广泛意义上的“戏”与“百戏”。故事内涵在戏剧中的存在和被强调,意味着文学性成分的增强,于是,便有了剧本。尽管戏剧是一种剧场中的表演艺术,没有剧本也可以有戏剧,但是,文学的参与使思想内涵深化了。 A.在戏剧中,表演是手段,故事才是核心,所以没有剧本就没有戏剧 这段讲谈“戏”与“戏剧”的区别:戏剧故事是核心,文学参与其中 戏剧与戏曲 2.文中信息的分析和筛选:所谓有“文中信息”是指作者在文中所阐述或传达的知识、内容、事实、理论、观点或设想等。“筛选”是根据一定的信息要求对文体信息进行搜索、选择、获取。 “戏”字在几千年前的商周钟鼎文中就出现了,意思是指一种祭祀性仪式。秦汉时期,娱乐性表演又称“百戏”,包括乐舞、杂技、魔术、马戏等。后来,娱乐性的玩耍也叫“游戏”。所以“戏”原本有仪式、百戏、游戏的含义。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民族性的戏剧艺术。它把中国传统的诗、歌、舞、乐、技的手段在舞台上综合运用起来,表演故事,有别于西方的话剧、歌剧、舞剧。 戏曲与百戏相比,增加了 和 ,保留了 和    。 故事 乐舞 歌曲(歌、诗歌) 技艺(杂技) 考点解读 3.文章结构、作者思路的梳理和分析: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言语的转化,即读者用自己的话语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是阅读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社科文阅读检测,往往要从归纳内容要点的角度来出题。 4.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观点态度,是文章内容的核心,是文章的灵魂。阅读中重视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这是很显然的,不过,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应包含这样两点要求: (1)确认作者的观点,能判断某种说法是否符合作者的观点; (2)能分析作者的观点,包括能分析作者提出某种观点的原因,说明作者是提出某种观点的依据。这两点常常就是命题者考查对作者观点把握程度的命题角度。 5.依据文本内容进行合理推断:就是要在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推断出文本中没有明言的内容,实际上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对其中逻辑关系的把握。通常情况是依据在文本内,结论在文本外。如 考点解读 作者是否赞同“世界三大戏剧体系”的说法,为什么? 前些年,流行“世界三大戏剧体系”的说法:一是苏俄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一是德国的布莱希特体系,一是中国的梅兰芳体系(或称中国戏曲表演体系)。简单地说,所谓斯坦尼体系,指的是幕景化的、模拟现实场景的、创造生活幻觉的话剧表演体系;所谓布莱希特体系,指的是将舞台视为流动空间的、无场景无场次的、使演员与观众产生意识交流以(即所谓演员与角色的“间离效果”),并带有某种哲理意味儿的戏剧体系。斯坦尼和布莱希特30年代在苏联都观看过梅兰芳的演出,不约而同地大为赞叹,都认为梅兰芳的表演可以印证他们各自的理论。后来,就有人称中国戏曲为“梅兰芳表演体系”。 实际上,斯坦尼体系和布莱希特体系与梅兰芳所代表的中国传统戏曲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产物,三者并列,在理论上、逻辑上都不严密。如果要讲体系的话,那么中国戏曲是“神形兼备”(即写意)的戏剧表演体系。在世界戏剧史上,东西方古典戏剧(或传统戏剧)可以进行比较,但不宜将西方现代戏剧与中国传统戏剧加以类比。 考点解读 三、把握考查方向,明确一种认识 虽然高考试题中的社会科学类文章,内容涉及广泛,思想容量大,有的文章专业性很强,但毕竟考查的是阅读能力,而不是要求考生全面、系统、透彻地弄懂相关的知识。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在做社会科学类文章阅读试题时,必须排除与选文相关的旧有知识的影响,完全靠选文提供的信息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由近3年的北京考题来看,命题涉及以下考点:重要词语、重要句子的理解和解释、对文章内容的归纳和概括,分析和筛选文中信息,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等。 三、把握考查方向,明确一种认识 3.北京高考特点: 文体稳定:论述类和实用类两者之一;8年中自然科学类2篇,社会科学类6篇 题型稳定:主客观混合形式 分数变化:2005年4道12分-2012年2道8分 由于分数降低,因此在客观题(1道)的设置基本采取了对文意理解的方式(如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或下

文档评论(0)

dart00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