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调节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精选].ppt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神经调节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精选]

第二讲 神经调节 学习目标 1.解释反射弧的结构组成和反射过程 2.阐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产生,传导过程以及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 3.说出人脑的分级调节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结构基础--反射弧 (1)反射弧的结构 (2)反射弧各部分作用及异常分析 1.兴奋(抑制):指动物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2.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过程 神经元轴突的神经冲动 神经末梢的突触前膜释放递质 神经递质经过突触间隙扩散并作用于突触后膜 神经递质引起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 兴奋或抑制到达下一个神经元 3.突触传导的特征 (1)单向传递 方向:一个神经元的轴突 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原因: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2)对药物敏感 递质有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两种类型。突触后膜的受体对递质有高度的选择性,某些药物可以特异性的作用于突触传递过程,阻断或者加强突触的传递。 (3)传导速度 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要慢,原因是递质的释放,扩散和发生作用需要的时间较长。 (4) * * 细胞体 树突 轴突 神经元 突起 树突: 轴突: 神经纤维: 神经: 几条短而呈树状分枝的结构。有的神经元只有一条树突 一条长而分枝少的结构 轴突或树突+髓鞘 由神经纤维集合成束,外裹结缔组织膜组成 树突 轴突 细胞体 髓鞘 轴突末梢 考点1 神经元-反射弧-反射 1.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 ①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做出的规律性应答。 ②反射: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发生,一定有大脑皮层内的高级中枢参与。 ③结构基础—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效应器。 感受器 传入神经元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元 效应器 缩手反射由三个神经元完成 反射弧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中断,反射都不能发生,必须保证反射弧结构的完整性。 联系 只有感觉无效应 对内外界刺激发生相应的活动 运动神经末梢和特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效应器 只有感觉无效应 将兴奋由神经元中枢传至效应器 运动神经元 传出神经 既无感觉又无效应 对传入的兴奋进行分析与综合 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群 神经中枢 既无感觉又无效应 将兴奋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 感觉神经元 传入神经 既无感觉又无效应 将内外界刺激的信息转变为神经元的兴奋 感觉神经组织末梢的特殊结构 感受器 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结构破坏对功能的影响 功能 结构特点 反射弧的结构 兴奋传导 【特别提示】 1. 2.传入神经与传出神经的判断: 根据神经节判断:传导通路上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 根据突触结构的判断:脊髓灰质内与突触前膜相连的外周通路为传入神经;与突触后膜相连的外周通路为传出神经。 中枢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系统 脑(大脑 小脑 脑干) 脊髓 脑神经 脊神经 考点2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a b (1) a b (2) a b (3) + + - + + - a b (4) + + 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 结论: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怎样传导的呢? ①实验: ②神经纤维的传导模式 神经元细胞膜内外的Na+、K+分布不均 膜外[Na+]膜内[Na+] 膜内[K+]膜外[K+] 静息电位:静息时, K+可以外流,使膜外聚集较多的正离子,膜内含有较多负离子,使膜电位呈现出内负外正 刺激 动作电位:当神经纤维受到一定的刺激时,兴奋部位的膜对Na+的通透性增大, Na+迅速内流,形成的状态局部膜电位内正外负 局部电流:受刺激时(兴奋状态) 兴奋 部位 未兴奋 部位 局部电流 刺激 膜外: 膜内: 未兴奋部位 兴奋部位 兴奋部位 未兴奋部位 兴奋 部位 恢复 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内电流的方向一致 特点:双向的,电信号的形式 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突触 前一个神经元轴突末梢突触小体的膜 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之间的间隙 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膜或细胞体膜 考点3 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 1.突触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 递质发生效应后,就被酶破坏而失活,或被移走而迅速停止作用。因此,一次神经冲动只能引起一次递质释放,产生一次突触后电位变化。 递质发生效应后,就被酶破坏而失活,或被移走而迅速停 止作用。因此,一次神经冲动只能引起一次递质释放,产 生一次突触后电位变化。 *

文档评论(0)

dart00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