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 宋琬的诗歌风貌参照
宋琬的诗歌风貌
宋琬诗集流传状况略述
在讨论宋琬诗歌之前,先简略叙述一下宋琬作品的存佚情况。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关于宋琬有这样一段描述:
案王士禛《池北偶谈》曰:“康熙以来诗人无出南施北宋之右,宣城施闰章愚山,莱阳宋琬荔裳也。康熙壬子春,在京师,求予定其诗笔为三十卷。其秋,与余先后入蜀,余归之明年,宋以臬使入觐。蜀乱,妻孥皆寄成都,宋郁郁没于京邸,此集不知流落何地矣。”又《渔洋诗话》曰:“康熙庚辰,余官刑部尚书。荔裳之子思勃来京师,以《入蜀集》相示,亟录而存之。集中古选诗歌行,气格深稳,余多补入《感旧集》”云云。今三十卷之本,久已散佚,所谓《入蜀集》者,其后人亦无传本。此本题《安雅堂诗》者,不分卷数,有来集之、蒋超二序,皆题顺治庚子,盖犹少作。题《安雅堂拾遗诗》者,与其文集、词集皆乾隆丙辰其族孙邦宪所刻,掇拾残剩,非但珠砾并陈,亦恐真赝莫别,均不足见琬所长,其视闰章,盖有幸有不幸矣。由以上内容可以了解到宋琬诗作散佚的情况相当严重。其中得以保存原貌的《安雅堂诗》,阅读其内容,大致可以判断是作者在第一次出狱之后于京师任职到为官浙江这一期间大约七、八年间的作品集,此时宋琬已年近半百,谓不分卷本《安雅堂诗》“盖犹少作”,实是有失于考证。反倒是乾隆三十一年(1766)其族孙所刻之拾遗本搜罗较广,从宋琬于明亡前少作所作到晚年《入蜀集》都有收录,虽然有具体系年之作极少,又大多次序混乱,但也足以据之对宋琬诗歌进行深入的了解研究。或因此拾遗本中多有酸硬怨抑之语,《总目》中谓其“珠砾并陈”、“ 真赝莫别”,严迪昌先生则指出这些评价都是欲将之打入另册的敷衍之语,并不足以考信。
据前一章中所引辛德勇《未亥斋读书记》,可以得知宋琬还有《北寺草》一集,收录其在第一次狱中所作五言律诗五十六首,并援引施闰章的《施愚山先生学馀文集》中的《宋荔裳北寺草序》和姚际恒《好古堂书目》中《安雅堂诗集》下有《北寺草》一种以为佐证。残稿中有近四十首诗是已有之刻本所无,可被视作是宋琬诗集的重要补充。
除此之外,孙殿起在《贩书偶记》中提及,宋琬有《荔裳集》文一卷,诗一卷,为“顺治庚寅宣城门人储日升校刊”。顺治庚寅是1650年,此年宋琬第一次入狱,此集中所录之诗文,当别于庚子年所刻之《安雅堂集》,今复已散佚不得见。
第二节 凄清激宕的宋琬诗
在彭启丰为《安雅堂未刻稿》所作的序言中,他说到:
先生早岁登籍,中丁家难,晚遭逆变。燕、秦、越、蜀游历殆遍,仕进龃龉,卒未得如其志,人争惜之。而吾谓此正不足惜,盖不及天下苦硬之境,不能道天下秀杰之句。昔龙门氏足迹遍寰宇,探九疑,窥禹穴,涉历既久,退作《史记》,具瑰奇郁勃之观,论者谓借助于山川者居多。杜少陵值安史之乱,间关氛祲曾无虚日,而避蜀逃秦诸作,忠义激发,亘古弥今。然则当日所历山川险要,戎马倥偬,其所以增益先生者不少,又乌足为先生病哉!先生文名振海内者百年,所著诗多凄清激宕之音。
彭启丰与宋琬虽是两代诗人,但他对宋氏诗歌的深刻解读却是远胜那些“中正平雅”、“气格深稳”之类的浮泛之说。宋琬多难的一生注定了其诗歌的基调是激怨乃至于忿怒的,以下试依其心路,分别叙述。
—、凄清的离乱之音
如前面介绍宋琬生平时所述,因为战乱漂泊和诗人自己的有意删减,宋琬早期的作品流传下来的“仅十之二三”,再加上其诗集后来的散佚,今天可以看到的他作于明亡前的诗歌仅有《安雅堂未刻稿》中一些极少的篇章,且年代集中于壬午(1642)到乙酉(1644)这短短的两、三年间。因时代和作者心态的特殊性,诗歌中所流露出的情感真实而自然,并看不出刻意雕琢、模仿七子的痕迹,且看作于乙酉的《京口送房周垣北归》四首:
客魂销已尽,况复送君归。身外无完策,江干有落晖。
亲朋存与没,城郭是还非。极目多戎马,停棹泪一挥。
间阙江海路,契阔死生余。忽忆同游地,今成异姓庐。
何年将恐惧,有梦见邱墟。倘过先人墓,荆榛赖扫除。
尊酒话班荆,烽烟铁瓮城。送君如士会,为我谢田横。
漂泊牵吴榜,悲歌变羽声。孤槎冲巨浪,犹忆向南征。
江城驰白羽,客泪满青山。大海千峰雨,全家百尺帆。
各嗟新短鬓,持赠旧长镵。间道如能达,书来蜡作函。
朋友别离本是平常之事,但是放在这样的背景下,别离便多了一层难以言喻的意味。兵戈下的生离也许就是死别,乱世中漂泊如浮萍的彼此也许此别后就再难重逢。这是一个被颠覆的时代,相应的正常人伦关系也被一同颠覆,于是“戎马”、“邱墟”、“烽烟”成为了离别舞台的布景,变羽之悲歌、排空之巨浪成为其音响,“魂销”、“恐惧”、“存没”、“死生”则是充斥着主人公心灵的灰暗心态,诗人直诉衷肠式的表达将离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