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年整理】论洋务运动
论洋务运动
环境091李远瞩0903070126
方茜 0903070125
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洋务派掀起的以“师夷长技以制夷”为目的的改良运动。这次规模宏大的生产运动是中国人民在改变严重的内忧外患的生存环境下所做的一次伟大的尝试。
洋务简史
在改革的最开始,洋务运动一开始的目标是巩固国防创办“自强新政”以“求强”,具体表现在开办近代军事工业、创建新式军队、购买国外新式武器。洋务运动是从1861年末开始的,洋务运动发展的非常快,特别是军工企业,比如在1862年(同治元年)清廷下令都司以下军官一律开始学习西洋武操,各省防军开始更换新式武器,同年曾国藩在安庆设军械所,李鸿章在上海设制炮所,中国的近代军事工业的建设由此拉开序幕:1864年李鸿章在苏州设立西洋炮局,1865年江南制造总局成立,1866年左宗棠在福建设立福建船政,1867年三口通商大臣崇厚在天津开办天津机器制造局,1887年丁葆祯在成都设立四川机器局,1890年张之洞在汉阳创办湖北枪炮场……。短短几年间在李鸿章等洋务派领导人的主持下中国的近代军事工业体系基本建成,火枪、大炮、弹药、蒸汽战舰都已能够在国内建造,其决心之大、动作之快令中外为之震惊,这是近代中国历史的一次大飞跃,从此中国大地上有了自己的资本主义工业。
而与此同时,如此快速,大规模的改良运动,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注入,随着洋务运动的不断进行,资金只由政府提供已不大现实,“百方罗掘”但仍“不足用”。这样数量超级庞大的资金需求也催生了民用工业的兴办。在李鸿章等人的主持主导下洋务派又开始了旨在“求富”的民用工业的开办与兴起运动,“兴商务,竣饷源,图自强”。 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开办轮船招商局,开始了“求富”之路,在此后的十余年间,煤矿、铁厂、缫丝厂、电厂、自来水厂、织布厂、电报、铁路相继建设。这些企业除少数采取官办或官商合办的方式外,多数都采用官督商办的方式。这些企业的经营方式使得其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尽管如此,这些民用工业的创办还是打破了西方资本在中国的垄断,为国家回收了大量的白银,并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打下了一定坚实的基础。
在兴办近代工业的同时,中国的军队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到了甲午中日开战之前以湘军、淮军为代表的各省防军、练军普遍装备了后膛枪炮,比之西洋各国毫不逊色。清政府筹办海防、建设海军之议是在1874年日本海军侵犯台湾的时候兴起的,1888年北洋水师的成军更是使清朝的国防力量上了一个台阶,使得中国的军队从大刀长矛的中世纪军队一变而为使用先进兵器的近代军队。
开办近代工业、训练新军,必须要有懂得西方先进技术的专业人才,为此,1864年李鸿章奏请清廷改革科举制度,在他的坚持下,清廷陆续开办了外文、军事、西医、电报等学校培养技术人才,并于1872年曾国藩上奏开始向海外派出留学生,在多年之后这些留学生成了中国军队、工厂、外交方面的骨干中坚。除了派出留学生,洋务派还开创了新式学堂,主要为翻译。工艺和军事教育。西式教育的引进在一定程度上使中国人的思想开始摆脱蒙昧状态。
最后,洋务运动因为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惨败而被终止。原因是,随着甲午战争的硝烟散去,中国被落后小国日本打败,清廷面对来自朝野内外的责问不得不找出一个替罪羊来,于是洋务派和洋务运动变成为了甲午战败的罪魁祸首,打开的国门再次重重的关上。洋务运动自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开始,历经30余年,在洋务派的努力下,这三十年使得中国社会和中国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使中国一度有机会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甲午惨败后,中国元气大伤,国力衰减,无异于在伤口上又撒上了盐。
代表人物
洋务运动兴办的背景是清政府受到了太平天国、捻军、一次、二次鸦片战争的打击。清政府第一次感到了生存危机,面对这种局面,以总理衙门大臣奕欣、两江总督曾国藩、闽浙总督左宗棠、直隶总督李鸿章等为代表的新洋务派提出为抵御外侮维护清廷的统治地位,应当抛弃陈腐的“祖宗之法”,转而引进西洋先进技术,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由于这批新洋务派的代表人物都是握有大权的军政重臣,且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也已看到了要维护自身统治不得不借助西洋的火枪大炮,因而默许了洋务派的提议。这些军政重臣在历史上看来,都是具有一定远见和抱负的人。李鸿章就是其中之一。
道光二十三年,李鸿章在庐州府学被选为优贡。时任京官的父亲望子成龙,函催鸿章入北京,准备来年顺天府的乡试。鸿章谨遵父命,毅然北上,并作《入都》诗10 首,以抒发胸怀。其一云
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出山志在登鳌顶,何日身才入凤池。倘无驷马高车日,誓不重回故里车。即今馆阁须才日,是我文章报国年。马是出群休恋栈,燕辞故垒更图新。篇交海内知名士,去访京师有道人。他日燕台南望处,天涯须报李陵书。由此可见李鸿章的才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