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专题2中国古代经济文明学案.ppt

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专题2中国古代经济文明学案.ppt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热点领悟】 1.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1)市场形式多样:城市中有市、庙会等,乡村中有草市。 (2)商业城市发达:历代都兴起不同数量和规模的商业大都市,明清时期更兴起了一大批工商业市镇。 (3)对外贸易发达:以丝绸之路和陶瓷之路为主要渠道的对外贸易,构成了古代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4)货币种类丰富:北宋时期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明朝时期形成以银为主、以钱为辅的钱、银并行的货币流通制度。 (5)商人群体活跃:到明清时期,实力雄厚的区域性商人群体组成了商帮,如徽商、晋商等。 (6)商业地位低下:商业始终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而未能占据中国古代经济的主导地位。 2.封建政府采取的经济政策对今天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启示。 【梦想考场】 3.(2010年北京海淀二模)综观古代都城演变,宋都汴京与唐都长安相比,在城市格局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客观上反映了(  ) ①市民文化的逐渐兴起 ②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③日益频繁的对外交往 ④学术思想的交流传播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选A。宋都汴京与唐都长安相比,其城市格局变化主要体现为市坊制度被废除,居民区与商业区不再严格分离,形成“市”中有“坊”,“坊”中有“市”的局面。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主要是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市民队伍的壮大,故A正确。宋代对外交往远没有唐代频繁,故③错误;宋代理学的传播与城市格局无关,故④错误。 4.(2010年福建省普通高中毕业班学科质量检查)中国古代社会“凡民有四,一曰士,二曰农,三曰工,四曰商”。明清之际,江南等地出现了“士商相混”的现象。这说明(  ) A.礼教束缚解除,传统观念转变 B.启蒙思想产生,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C.商品经济发展,等级观念淡化 D.商人地位提高,传统社会结构解体 解析:选C。从材料信息看古代社会士农工商的等级划分到明清发生了变化,“士商相混”现象出现,这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体现了等级观念的淡化。 名师在线预测 高频考点串讲 高考解秘聚焦 名师在线预测 下页 上页 模块一 专题二 中国古代经济文明 ——农耕时代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 高考导航 考纲扫描 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2.手工业的发展 3.商业的发展 4.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考情播报 1.精耕细作生产模式的形成过程,主要生产工具的变迁;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租佃关系的产生,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土地制度与政治体制之间的关系 3.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原因 4.“重农抑商”政策产生的原因及其对古代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高频考点串讲 考点一 发达的古代农业经济 1.模式和特点: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 2.农业生产工具 (1)春秋战国时期,人们掌握了冶铁技术,铁农具的出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2)唐代,曲辕犁的发明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3.古代水利灌溉 (1)灌溉工具:主要有翻车、筒车等。 (2)灌溉工程:春秋战国的芍陂、都江堰、郑国渠和西汉的漕渠、白渠等水利工程;从汉代起,政府经常组织大规模的治河工程;西域地区的坎儿井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工程。 4.土地制度 (1)井田制:出现于商周时期,是一种土地国有的所有制形式;春秋时期,井田制崩溃。 (2)土地私有制:战国时期,出现了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并延续了两千多年,主要形式有君主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和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3)土地国有制:北魏、隋唐都曾经实行过均田制,是一种土地国有制;唐朝后期,均田制瓦解。 【拓展升华】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从农业结构来看: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农牧业相结合。 (2)从农耕技术的发展来看:借用牛耕、铁犁和不断改良生产工具与技术,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日渐完善。 (3)从生产组织形式看: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模式,以小农经济为主体的自然经济,始终在封建社会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4)从土地所有制的形式看:地主土地所有制一直居主导地位。 考点二 古代手工业的发展 1.经营形态: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 2.主要行业:冶金(铜、铁、钢)、制瓷(青、白、彩)和丝织(苏州、杭州)。 3.发展历程:原始社会晚期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夏商周时期由官府垄断;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三种主要形态;明中后期出现雇佣劳动关系。 4.突出成就 (1)冶炼技术:春秋时期人们发明冶铁和炼钢技术。 (2)纺织技术:西周以后,丝织技术突飞猛进,丝绸外销使中国获得“丝国”称号;松江是元明时期全国棉纺织业中心;明代后期棉布成为人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挺进公司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