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DNA 的复制和修.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十四章 DNA 的复制和修复 第一节 DNA 的复制(一) It has not escaped our notice that the specific pairing we have postulated immediately suggests a possible copying mechanism for the genetic material. (一) DNA DNA 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1958 年Meselson 和Stahl 的实验 (二)DNA 复制的起点和方式 (三)DNA 聚合反应有关的酶 1956 年Kornberg 发现的DNA 聚合酶I(100kg 大肠杆菌可以分离0.5g 纯化的酶),由一条肽链组成,有5′→3′聚合酶活力, 5′→3′外切酶活力,和3′→ 5′外切酶活力。用蛋白酶水解得到的Klenow片段有3′→ 5′外切酶活力和5′ →3′聚合酶活力。 DNA 聚合酶催化的反应 DNA polymerase I has three enzymatic activities in a single polypeptide chain, which can be cleaved into two functional parts by mild protease treatment. DNA 聚合酶I 的Klenow 片段与DNA 的相互作用 DNA 聚合酶I 的校对作用 DNA 聚合酶I 的5′y3′外切酶可以从单链切口的5′ 末端切除核苷酸, 5′ y3′聚合酶可以用脱氧核苷酸填补缺口。 DNA 聚合酶Ⅲ的结构 DNA 聚合酶Ⅲ的a 亚基二聚体与DNA 结合的空间关系 (顶部观) DNA 聚合酶Ⅲ的a 亚基二聚体与DNA 结合的空间关系(立体图) DNA 聚合酶Ⅱ有不少于7 个亚基,可能参与DNA 的修复,1999 年发现的DNA 聚合酶Ⅳ和Ⅴ可以复制有较多损伤的DNA。 DNA 连接酶的作用机制。 细菌的DNA 连接酶以NAD 为能源,动物细胞和噬菌体的连接酶以ATP 为能源。T4 的DNA 连接酶可以连接平末端。 (四)DNA 的半不连续复制 从寻找失踪的酶到同位素脉冲标记发现冈崎片断 第一节 DNA 的复制(二) (五)DNA 复制的拓扑性质 拓扑异构酶Ⅰ可以消除负超螺旋,对正超螺旋无作用。 拓扑异构酶Ⅱ可以在消耗ATP 的条件下连续的引入负超螺旋,在无ATP 消耗的条件下,可以松弛负超螺旋。 真核生物的拓扑异构酶Ⅰ可以消除负超螺旋,也可以消除正超螺旋。 真核生物的拓扑异构酶Ⅱ(分为α和β两种)可以消除负超螺旋和正超螺旋,但不能引入负超螺旋。 拓扑异构酶Ⅰ主要和转录有关。 拓扑异构酶Ⅱ主要与复制有关。 拓扑异构酶Ⅱ引入负超螺旋可以消除复制叉前进时带来的扭曲张力。 双螺旋的解开需要解螺旋酶参与。DnaB 是一种解螺旋酶,沿模板链的5′y 3′方向移动,由ATP 供能,可能参与复制。解螺旋酶Ⅰ、Ⅱ和Ⅲ沿模板链的5′y3′方向移动,rep 蛋白沿3′y 5′方向移动,这几种解螺旋酶可能与修复作用有关。 SSB 可以稳定单链,与单链的结合有协同效应。 (六)DNA 复制的过程 复制的起始 大肠杆菌DNA 复制的步骤 大肠杆菌DNA 复制时冈崎片段的合成步骤 复制的延伸 复制的终止 (七)真核生物DNA 的复制 DNA replication in eukaryotic cells use essentially the same principles but being more complex in the details. The best understood eukaryotic replication system is that of SV40 and yeast. Formation of the RNA primers and the initial incorporation of deoxynucleotides are believed to be catalyzed by DNA polymerase α (which has no proofreading activity). Later chain extension is believed to be catalyzed by DNA polymerase ?, which has proofreading activity and is clamped onto the DNA templates via the PCNA trimer rings. Specific sequences (~150 bp) that can

文档评论(0)

kehan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