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茶文化.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八章茶文化

第四章 茶文化 第一节、 茶文化的历史 茶文化是中国的“国粹”之一。 中华民族的茶文化,它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也是宝贵的旅游资源 。 我国是茶的原生地 古茶树——云南临沧古茶树林,西南野生茶树 茶的最早文字记载可追溯刊商朝的甲骨文。 我国最早培植茶叶是在汉晋期间《华阳国》中记载 第二节、中国十大名茶 中国是茶叶大国,其中的一个表现就是茶的品种特别多。现在全国能够叫的出名的茶叶就有一千多种。人们通常注意到其中的是十大名茶: 1、西湖龙井 2、洞庭碧螺春 3、黄山毛峰 4、庐山云雾 5、六安瓜片 6、君山银针 7、信阳毛尖 8、武夷岩茶 9、安溪铁观音 10、祁门红茶 龙井茶 洞庭碧螺春 黄山毛峰 君山银针 六安瓜片 庐山云雾 1、西湖龙井 龙井,本是一个地名,也是一个泉名,而现在主要是茶名。 龙井茶产于浙江杭州的龙井村,历史上曾分为“狮、龙、云、虎”四个品类,其中多认为以产于狮峰的龙井的品质为最佳。 龙井属炒青绿茶,向以“色绿、香郁、味醇 、形美”四绝著称于世。 好茶还需好水泡。“龙井茶、虎跑水”被并称为杭州双绝。虎跑水中有机的氮 化物含量较多,而可溶性矿物质较少,因而更利于龙井茶香气、滋味的发挥。 冲泡龙井茶时,茶叶在杯中逐渐伸展,观赏一旗一枪,上下沉浮,汤明色绿,真可说是一种享受。 龙井已经成为我国原产地保护的品种之一。 2、洞庭碧螺春 产于江苏吴县太湖之滨的洞庭山。 碧螺春茶叶用春季从茶树采摘下的细嫩芽头炒制而成;高级的碧螺春,0.5公斤干茶需要茶芽6-7万个,足见茶芽之细嫩。炒成后的干茶条索紧结,白毫显露,色泽银绿,翠碧诱人,卷曲成螺,故名“碧螺春”。茶叶冲泡时杯中白浪翻滚,茶香四溢,香清味润。是国内著名的高级礼品茶。 3、黄山毛峰 产于安徽黄山,主要分布在桃花峰的云谷寺、松谷庵 、吊桥阉、慈光阁及半寺周围。当地山高林密,日照短,云雾多,自然条件十分优越,茶树得云雾之滋润,无寒暑之侵袭,蕴成良好的品质。黄山毛峰采制十分精细。制成的毛峰茶外形细扁微曲,状如雀舌,香如白兰,味醇回甘。黄山名茶众多,除毛峰外,还有休宁的“屯绿”,太平 “猴魁” 等等,都各具特色,脍灸人口。 第三节、 茶圣陆羽与茶经 陆羽(733-804年),字鸿渐,季疵,一名疾,号竟陵子,桑苎翁,东 冈子。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 陆羽精于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而闻名于世,因被后人称为“茶圣” 公元756年,陆羽时年24岁,与友人到各大茶区考察,观察和学习茶农的经验和方法; 公元760年,陆羽回湖州,对收集到的茶事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开始了《茶经》的著述工作。 ?公元765年,陆羽根据32州、郡的实际考察资料及数年来的研究成果,完成《茶经》初稿。 公元780年,陆羽在朋友帮助下,呕心沥血数十载,完成《茶经》著述,并正式刻印 《六羡歌》:“不羡黄金罍,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登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 《茶经》世界上第一部茶学专著。 《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学专著。 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共十个部分。 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 六之饮;七之事;八之出;九之就;十之图。 《茶经》的主要内容(一) 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共十个部分。其主要内容和结构有: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饮;七之事;八之出;九之就;十之图。 上卷3节: 一之源,论述茶的起源、名称、品质,介绍茶树的形态特征、茶叶品质与土壤的关系,指出宜茶的土壤、茶地方位、地形,品种与鲜叶品质的关系,以及栽培方法,饮茶对人体的生理保健功能。还提到湖北巴东和四川东南发现的大茶树。 二之具,谈有关采茶叶的用具。详细介绍制作饼茶所需的19种工具名称、规格和使用方法。 三之造,讲茶叶种类和采制方法。指出采茶的重要性和采茶的要求,提出了适时采茶的理论。叙述了制造饼茶的6道工序:蒸熟、捣碎、入模拍压成形、焙干、穿成串、封装,并将饼茶按外形的匀整和色泽分为8个等级。 中卷1节: 四之器,写煮茶饮茶之器皿。详细叙述了28种煮茶、饮茶用具的名称、形状、用材、规格、制作方法、用途,以及器具对茶汤品质的影响,还论述了各地茶具的好坏及使用规则。 下卷6节: 五之煮,写煮茶的方法和各地水质的优劣,叙述饼茶茶汤的调制,着重讲述烤茶的方法,烤炙、煮茶的燃料,泡茶用水和煮茶火候,煮沸程度和方法对茶汤色香味的影响。提出茶汤显现雪白而浓厚的泡沫是其精英所在。 六之饮,讲饮茶风俗,叙述饮茶风尚的起源、传播和饮茶习俗,提出饮茶的方式方法。 七之事,叙述古今有关茶的故事、产地和药效。记述了唐代以前与茶有关的历史资料、传说、掌故、诗词、杂文、药方等。 八之出,评各地所产茶之优劣。叙说唐代茶叶的产地和品质,将唐代全国茶叶

文档评论(0)

7598659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