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重振“万里茶道”雄风?再铸湖北青砖茶辉煌
2014-04-21 HYPERLINK javascript:viewProfile(); 万里茶路
2013年3月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俄罗斯,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作了《顺应时代前进潮流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精彩演讲。演讲中他提到17世纪的“万里茶道”,并喻之为联通中俄两国的“世纪动脉”。当时俄国人称之为“伟大的中俄茶叶之路”。
在这条横跨欧亚,繁盛两个半世纪,与丝绸之路媲美的茶叶之路上,被誉为中国砖茶之都的汉口东方茶港是中俄“万里茶道”的起点,湖北羊楼洞是万里茶道上青砖茶生产的源头,长盛川、“生甡川”、昌生、“川”字、赵李桥等一大批著名商号,成为万里茶道的开拓者。
有悠久历史的湖北青砖茶以其外形砖面光滑、棱角整齐、紧结平整、色泽青褐、压印纹理清晰、砖内外无霉菌、内质香气纯正、滋味醇和的独特品质特征,深受中蒙俄广大消费者欢迎,成为他们心目中的“生命之茶,神秘之茶”。正因为如此,湖北青砖茶像一颗璀璨的明星,指引中俄茶人开拓出伟大的万里茶路。
湖北青砖茶沉淀了悠久的茶文化历史
当我们翻开历史的画卷,便不难发现,在这条“世纪动脉”上,有一个名字赫然在目——湖北青砖茶!传统的湖北青砖茶有几百年的生产历史,鄂南有一首《莼川竹枝词》写道:“茶叶生计即山农,压作方砖白纸封;别有红签书小字,西商监制自芙蓉。”这里的“芙蓉”是指湖北蒲圻芙蓉山的产茶区。这里的“方砖”是指湖北青砖茶。清同治《崇阳县志》记载:“筛茶之男工,拣茶之女工,日夜歌笑,市中声成雷,汗成雨。”由之可见荆楚茶叶历史文化的源远流长。
早在唐贞元年间,湖北羊楼洞一带就大量种植加工茶叶。到明朝中期,羊楼洞的制茶业已相当发达。这里的优质泉水成为加工砖茶的优质水源,生产的圆柱形状的帽盒茶,呈现出湖北青砖茶的雏形。到19世纪70~80年代羊楼洞茶业鼎盛期,先后有俄、英等外商和晋商、粤商来此投资经营茶庄。0.4平方公里的小镇上麇集着200多家茶庄,人口超过4万人。羊楼洞人流如潮,日日生意兴隆,夜夜灯火辉煌,有“小汉口”之称。据统计,1837~1839年,每年从恰克图输往俄国的茶叶达800多万俄磅,2/3来自羊楼洞。
1861年,汉口开埠,外商直接投资湖北茶叶经营。俄国商人于1863年即在鄂南的羊楼洞、大沙坪设砖茶厂的茶庄。此时汉口亦成为全国茶叶进出口贸易的主要商埠。汉口的对外贸易,湖北青砖茶叶为最大宗。
公元1368年,何氏家族(长盛川湖北青砖茶的创立者)从江西迁徙到湖北,潜心制茶、贩茶,与山西渠家建立起产销联盟关系,开始最初的茶叶边贸,以茶交换蒙古的金银、马匹、牲畜、皮裘等。公元1571年,通过朝贡形式的“贡市”、政府间官方的“马市”,以及私人交易的“民市”和“月市”。互市贸易进一步发展,极大地刺激了内地茶叶的生产。长盛川为了方便运输,首制帽盒茶,直至清朝康熙皇帝在亲征噶尔丹后,开放了汉蒙民族的民间贸易,长盛川供边销的帽盒茶制造业更加兴盛。
据统计,鼎盛时期长盛川年产砖茶1万多箱,出口量在青砖茶总出口量中独占鳌头。当时民间曾流传着一首茶路之歌:“……长盛川,金字招牌金光灿。钦赐皇商红龙票,通行天下借皇权……”由此可见当时的长盛川砖茶的繁盛景象。清朝中后期茶庄逐渐发展壮大,持清廷赐予的红色“双龙票”,从收购、运输直到俄蒙贸易皆通行无阻。俄蒙商人见此“龙票”争相易货。
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生甡川”的先辈们就开始生产砖茶。据《咸宁县志》记载,光绪八年(1882年)咸宁市桂花镇(古名柏墩)便开始种茶、制茶,是中国砖茶生产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在何氏家族中,以何璜生意最大。他与晋商渠映潢合伙经营开设“长顺川”砖茶庄,历时150年,成为柏墩“川”字牌边销砖茶规模最大的一家。具有百年历史的砖茶庄“昌生”号,由山西商人于道光年间始创于羊楼洞,初建时曾出本银20万两。其时,有英、美、日、俄等国商人竞相于此办厂制茶,国内晋、津、沪茶商亦蜂拥而至,一时成为闻名国际的茶市,其中,尤以山西商人建立的砖茶庄规模最大。“昌生”号压制的青砖茶,最初都压印有“川”字牌号标记,它在内外蒙古牧民中享有很高的声誉,被牧民称为“生命之饮”。“昌生”号鼎盛时,有男女工人数百人,年压制茶砖近万箱。
汉口“东方茶港”见证了湖北青砖茶的百年辉煌
2006年7月,中央电视台《鉴宝》节目现场,一块收藏自山西的砖茶拍出15.8万元的天价。这是一块产自清代,由汉口“天顺兴茶行”销往俄罗斯的砖茶。
清末民初,俄国茶商维索茨基在汉口制作砖茶,曾经控有俄国茶叶贸易市场1/3左右的交易量,成为俄国沙皇宫廷的御用茶品。砖茶的每一子块上均书写俄文“ХАНЬКОУСКIЙ”(汉口的)字样。直接标示了茶砖的制作地点汉口。
汉口砖茶生产有其无比辉煌的历史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