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地级市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分类汇编:专题14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解析版)Word版含解析.docVIP

全国地级市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分类汇编:专题14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解析版)Word版含解析.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全国地级市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分类汇编:专题14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解析版)Word版含解析

全国地级市2016届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分类汇编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本资料包括12道选择题和2道非选择题,精选全国重要地级市2016年1月份以来模拟考试及期末考试等历史试题,按照考点分类汇编而成。题目解析详细,排版规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意,提高答题的技能。 一、选择题 1.(2016·南通调研)据《票证旧事》记载,复旦大学研究生王春瑜决定当年结婚的因素之一是因为婚后才有副食品供应证,凭此每周才能买到几块豆腐干、半斤豆芽之类。对这一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 A.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 B.计划经济体制下仍然存在商品交易 C.节俭与奉献成为当时社会风尚的主流 D.“文革”动乱导致日用生活品严重匮乏 【试题解析】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发生在1965年,材料不能体现,故A项错误;“凭此每周才能买到……”可以看出计划经济体制下仍然存在商品交易,故B项正确;计划经济时期之所以节俭是因为物质短缺,故C项错误;“文革”时期教育制度受到冲击,各大院校不会招收研究生,故D项错误。 【答案】B 2.(2016·徐州质检)袁昶《乱中日记残稿》:“顺(天府)属州县中穷民,失车船店脚之利,而受铁路之害者,约四万余人。”材料反映铁路的修筑(  ) A.阻碍当地经济发展     B.利于反抗外国侵略 C.促进社会经济转型 D.改变传统就业结构 【试题解析】铁路的修筑是促进经济的发展,而不是阻碍经济发展,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有利于反抗外国侵略的信息,故B项错误;材料中反映贫民受铁路之害,没有体现出社会经济转型的信息,故C项错误;材料“失车船店脚之利,而受铁路之害者,约四万余人”说明由于铁路修筑使“车船店脚”失业,从而说明传统就业格局被改变,故D项正确。 【答案】D 3.(2016·眉山诊断)19世纪的蚌埠仅是个隶属于凤阳的偏远小镇,虽每逢集市,偶尔也有出售树木或木制家具的,但无人开设木行;1911年津浦铁路修成后,蚌埠一跃成为皖北水陆交通的枢纽,当地的木制商行鳞次栉比,成为著名的木竹集散地。这最能说明(  ) A.当地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B.便利的交通是推动近代化的重要因素 C.交通的发展促进了蚌埠资本主义的产生 D.木竹市场的形成推动了当地的商品经济的发展 $来源:【试题解析】材料描述了津浦铁路修成前后蚌埠商业的经营状况,体现了交通是促进近代商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故B项正确;资本主义的要素是私人投资和雇佣劳动,在材料里没有涉及,故A、C两项错误; 木材市场的形成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不是原因,故D项错误。 WWW.【答案】B 4.(英)呤喇《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1859年)我在街上散步,看见很多中国姑娘的天足上穿着欧式鞋,头上包着鲜艳的曼彻斯特式的头巾。我觉得广州姑娘的欧化癖是引人注目的。”造成上述现象的根源是(  ) A.太平天国运动的推动 B.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 C.第二次鸦片战争影响 D.广州被辟为通商口岸 【试题解析】太平天国运动的中心是在长江下游地区,与广州较远,故A项错误;随着国门的打开,西方文明的传入,广州作为中国最早的通商口岸,百姓在服饰、生活习惯上都呈现西化现象,故B项正确;服饰的变化与第二次鸦片战争没有直接关系,故C项错误;广州被辟为通商口岸是西化现象的前提,不是根源,故D项错误。 【答案】B 5.(2016·梅州质检)19世纪90年代以前,西式服装在中国还只是少数猎奇者和洋务买办们的穿着,但到20世纪初期,西式服装开始广为流行,不仅一些大城市中的学生制服日渐洋化,就连一些穷乡僻壤也不能免俗。20世纪初期西式服装在中国广为流行的原因不包括(  ) A.近代工业文明的影响 B.近代西方思想的传入 C.近代教育的发展促进人们思想观念的改革 D.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及社会的进步 【试题解析】该题是逆向思维型题目,注意题干中“原因不包括”,20世纪初期中国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封建制度并未结束,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西式服装在中国广为流行与中国近代社会经济发展、观念转变的关系密切,故A、B、C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答案】D 6.(2016·皖北联考)1876年葛元煦注意到,开设在上海虹口一带的西餐馆有“华人间亦往食焉”……到八九十年代,天津、北京的西餐馆也相继开设,名声愈来愈大。翻阅当时的《大公报》,常可看到“品升楼” “德义楼”“番茶馆”的广告,称它们专办“英法大菜”“请得巧手外国厨房精调西菜”。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说明西餐丰富了我国人民的日常生活 B.近代中国广大城乡吃西餐成为一种时尚 C.西餐逐渐受通商口岸和一些大城市上层居民的欢迎 D.西餐已取代中国饮食习俗 【试题解析】材料侧重介绍西餐在中国的影响逐渐扩大,但其影响仍局限于通商口岸和大城市,故A、B两项错误;西餐在通商口岸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