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记承天寺夜游》最终版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他频遭贬谪, 一生历典八州,身行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如处天堂,他说:此心安处是吾家。他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叛,同道反目,见识了人间万千丑态,却说:“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 你知道他是谁吗?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本文作者是 ,字 ,号 ,他是我国 时期著名的文学家。 与父亲 、弟弟 合称 “ ”,三人都在“ 之 列,他在词风上与辛弃疾同属 派并称为“ ”本文选自 。 文学常识 苏轼 子瞻 东坡居士 北宋 苏辙 三苏 唐宋八大家 苏辛 豪放 《东坡志林》 苏洵 元丰二年,苏轼由于和当时主张变法的王安石政见不同,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这就是有名的“乌台诗案”。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职无权的闲差,无薪俸,于是他在郡城旧营地的东面开荒种地,游乐于山水间,咏唱江山,感怀英雄,抒发郁闷心情。 写作背景 一、听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划准节奏,初步把握作者的感情。 请读出下列加点字的音 解衣 藻荇 遂至 未寝 jiě xìng suì qǐn 重点字音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 二、再读课文 要求:参考注释理解课文,掌握文中关键词语的意思,能翻译课文。 理解重点字词,疏通全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里,(我)解开衣服准备睡觉,看见月光从窗口照进来,我很高兴地起身走出来。 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想,思考 于是,就 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门、窗 高兴的样子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睡觉 共同,一起 散步 庭院 怀民也没有睡,(于是)我们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纵横交叉,原来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清澈透明 纵横交叉 原来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哪个夜晚没有月色?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连词,只是,不过 而已,罢了 清闲的人 (1)欣然起行 (2)念无与乐者 (3)月色入户 (4)遂至承天寺 (5)怀民亦未寝 (6)积水空明 (7)盖竹柏影也 (8)但少闲人如 吾两人者耳 高兴的样子 考虑、想到 门、窗 于是,就 睡 清澈透明 原来是 只是 罢了 随堂检测 三、解读课文 要求:理解课文内容,品味经典句子。 文章可以分为几个层次?分别写什么? 第一层:叙事,点明夜游的时间、地点和缘由。 第二层:写景,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庭院月色. 第三层:抒情,就眼前的如水月光、竹柏疏影抒发感触。 你能找出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并加以解析吗?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色 侧面烘托 巧用比喻 写月而无月 虚实相生 冰清玉洁、如诗如画的世界 光明磊落、心无俗念的心态 四、赏读课文 要求: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 问题探究 1.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请找出能表现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写出两句),并以其中一句为例,说说你选择它的理由。 ①遂至承天寺。 ??②怀民亦未寝 。 ??③相与步于中庭。 ?? 唯张怀民可以同乐 心境相同 欣赏趣味相同 关系亲密 2.文中说“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说说句中的“闲人”的“闲”字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这个“闲”字的含义有哪几点? ①、反映了作者安闲自适的心境。 ②、反映了作者身为闲官的闲适。 ③、为那些疯狂追逐名利而无暇顾及良辰美景的人惋惜。 以别人的不闲反衬两人之闲,点明主旨。 3.“闲人”一词包含作者哪些微妙而复杂的感情? *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自我的排遣等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尽在其中。 4.本文写作时,苏轼已被贬黄州。当时,他备受监视,近乎流放。揣摩文章最后一句,体会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1年河南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doc VIP
- 4.1水资源及其利用(第1课时保护水资源)课件---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pptx VIP
- 华中科技大学大学物理2014-2015期末考试.pdf VIP
- 果树栽培学完整课件各论苹果.ppt VIP
- 连锁酒店行业2025年扩张策略与风险规避报告.docx
- 国企三项制度改革-10、任期制契约化任期业绩目标责任书(总经理).pdf VIP
- 肝衰竭诊治指南(2024年版)解读.pptx
- 住宅物业管理服务规范DB3505T 17—2024.pdf VIP
- 2024辅警面试问题及答案 .pdf VIP
- 副局长意识形态工作总结.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