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红树林植物榄李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的研究概况.docVIP

红树林植物榄李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的研究概况.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红树林植物榄李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的研究概况

红树林植物榄李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的研究概况 【关键词】 红树林;,,榄李;,,化学成分;,,生物活性   摘要:对红树林植物榄李的花、叶、皮及木质部的研究表明,其主要化学活性成分是三萜、甾醇、单宁及长链脂肪酸。一些化学成分的药理实验表明榄李具有良好的抗炎、抗真菌、抗高血压等作用。   关键词:红树林; 榄李; 化学成分; 生物活性   Abstract:The present paper reviewed the recent progresses on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and pharmacoactive of mangrove plantLamnitzera racemosa. The chemical compostition and its pharmacology of this plant we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in order to bring to light the medicinal value of this mangrove plant and exploit this marine medicinal plant resource.   Key words:Mangrove; Lamnitzera racemosa; Chemical composition; Biological activity   榄李Lamnitzera racemosa,俗称滩疤树,为使君子(Combretaceae)科榄李(lumnitzera willd)属榄李(L.racemosa)种[1],灌木或小乔木,树高可达8 m。叶匙形或狭倒卵形,顶端圆而微凹入,基部渐狭而下延,四片共生,油润、厚实;茎外有白皮,茎心为红色;花白色,细小而芳香,长椭圆形;果成熟时褐黑色,木质坚硬;种子1颗,圆柱状,种皮棕色。分布于东非热带、亚洲热带、马达加斯加、大洋洲北部和波利尼西亚至马来西亚,中国主要分布在海南、广西、广东、台湾和福建等省区沿海一带的含盐较低、远离水域靠近陆地的红树林区的边缘[2]。长期以来,榄李主要用作建筑材料和燃料,叶子可食用,因而其主要是作为经济林树种被人们利用。然而,榄李也具有不容忽视的潜在的药用价值,树液可治鹅口疮、雪口病,民间主要用于治疗疱疹、疥疮。榄李作为海洋药用植物,虽然已被《海洋药物》[3]杂志报道,但其药用价值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榄李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较少,大部分的文献着重于植物学分类及生态环境方面。而对它的化学成分的研究,较早可追朔到20世纪70年代末S.G和Patra G等[4]人为对其植物学分类而进行的化学成分的研究,20多年来天然产物学家们为了阐明它的结构和活性而对它的叶、皮、茎、花进行了不懈的研究,使榄李的结构图谱初具雏型,一些化学活性成分也得了进一步的探讨。   1 化学成分   迄今为止,从榄李中得到的化学成分主要有三萜类、无环单萜类、脂肪酸类、甾醇类、类黄酮类以及单宁类,其中尤以单宁类含量突出。   1.1 单宁类[5]榄李中存在大量的单宁,其中皮中的含量最高,在95%乙醇提取物中约占总重量的80%,可以说榄李是丰富的单宁源。Lin,Tachen等人在研究榄李叶抗高血压活性中分离得到11个单宁类化合物,它们都属于可水解性单宁[6,7]。其中属于没食子酸类中的五倍子鞣质的有:1,2,3,4,6五O没食子酰基D葡萄糖(8),属于没食子酸类中没食子鞣质的有:2,3二O没食子酰基D葡萄糖(5)、1,2,3,6四O没食子酰基D葡萄糖(6)、3,4,6四O没食子酰基D葡萄糖(7)、2,3(S)六羟基联苯二甲酰基D葡萄糖(9),属于鞣花鞣质中的六羟基联苯二甲酰基鞣花鞣质的有:鞣云实素 corilagin(1)、 栗木鞣花酸castalagin(11),属于鞣花鞣质中的开环六羟基联苯二甲酰基鞣花鞣质的有:诃黎勒酸 chebulagic acid(2)、诃黎勒鞣花酸 chebulinic acid(3)、新诃黎勒鞣花酸 neochebulinic acid(4),此外还得到了一个其它类型的鞣花鞣质 punicalagin(10)。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榄李中的单宁类结构(略)      1.2 芳香酸类见图2。苯环类的有杨酸甲酯,3(4hydroxyphenyl)propy13(3,4dihydroxyphenyl)propionate,其中后者于2003年从榄李茎中首次分离得到[8]。   1.3 类胡萝卜类[9]氧代异氟尔酮(oxoisophorone)是在花中检测到的,其结构与类胡萝卜素衍生物较为接近。结果见图3。  

文档评论(0)

ailuojue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