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睡眠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睡眠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关键词:睡眠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猝死
摘 要 本文阐述在睡眠阶段出现的独特的自主神经活动、血流动力学和呼吸系统的改变与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心脏突发事件的密切关系。
睡眠对健康人具有解除疲劳和恢复体力作用,然而心血管疾病患者在睡眠中却可能发生呼吸失调、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甚至死亡。据统计,美国每年在夜间约有200000从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和37500人发生猝死,其中约88%的猝死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有关。20%的心肌梗死、15%的心脏性猝死发生在午夜至早晨6∶00之间[1]。因此,了解睡眠中自主神经的功能活动对于心血管疾病的影响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 睡眠的生理机制
正常人的夜间睡眠以慢波睡眠(SWS)开始,大约经历90分钟,进入快速动眼睡眠(REM),这是由于网状结构的神经活动加强了,发生快速动眼活动、骨骼肌松弛,自主神经活动加强。REM大约持续20~30分钟又进入了SWS,这个过程约反复4~5次,愈接近睡眠后期,REM持续时间愈长。在成人,SWS和REM均可直接转为觉醒状态;但觉醒状态只能进入SWS而不能直接进入REM。每晚整个REM时间大约是90分钟,占全部睡眠时间的20%~25%。许多研究已经证明,随着年龄的增长睡眠结构逐渐破碎,这可能是许多心血管疾病的诱因[2]。
2 睡眠中的自主神经活动
在生理状态睡眠时,中枢神经系统对心血管活动的整合通常表现为特定形式的反应。在SWS中有稳定的自主神经调节,通常以副交感神经活动为主,有利于维持心血管系统的稳定状态[3]。
Tofler等[4]报道在从SWS到REM的转变中,米走神经活动可能导致心脏停搏和无效收缩,能潜在地触发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和QT间期延长。在夜间,心脏病患者发生窦性停搏可能使长QT间期综合征的患者诱发室性心律失常。而且,高迷走张力可能触发心脏停搏,激发早期后除极、晚期后除极和(或)尖端扭转室速。
RM能打乱正常的呼吸循环,导致血液中二氧化碳分压不断升高、血氧饱和度不断降低,从而刺激颈动脉和主动脉体化学感觉器,引起心率增加和外周血管显著收缩[5]。这些变化严重影响心血管功能,可以导致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发生。有人研究猝死更可能集中发生在REM期间,约是清醒时的1.2倍。特别应注意在凌晨2∶00到睡醒前的最后一个REM期间,在此期间,交感神经活动一过性增高,能激发血小板聚集,触发冠状动脉痉挛,增加心率、血压和心肌收缩力,使冠状动脉内压力和张力增加。同时,血管收缩作用于斑块,易使斑块出现破裂,引起完全性或不完全性闭塞性病变,导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即不稳定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及猝死)。这些变化可能在刚睡醒时表现的更显著,易误认为为是在睡醒后发生的。
3 睡眠与冠心病
研究显示在SWS时,心率和冠脉血流有轻微的下降、冠脉血管阻力增高。而在REM时,冠脉血流波动较SWS时高,反射性增加心肌耗氧量。当冠脉有严重狭窄时,其血流呈阶段性降低,并随着心率的变化而波动。稳定型心绞痛者的心肌缺血发作大多是由于心肌耗氧量增加而引起[6],只有8%~10%的心绞痛发生在夜间睡眠时,主要在REM内,其间交感神经兴奋,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导致狭窄的冠状动脉远端灌注不足。相反,变异性心绞痛患者的心肌缺血发作经常是在夜间,与心率增加无关,而与REM中冠状动脉痉挛有关。
此外,对冠心病患者来说,平卧位冠脉回流增加、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和血栓形成系统调节异常、血氧饱和度降低和SWS中的低血压都可以增加左心室舒张末压和容积,这些都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急症的发生率。
在心肌梗死后第1周,发生包括睡眠在内的多种病理生理紊乱。夜间的血氧饱和度降低,可能触发窦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和ST段改变;如果有左室功能损害,则可触发室性动过速。多项研究显示,提高血氧含量可以有效地预防心律失常发生。
Vanoli等[7]用心率变异性证明了自主神经变化在心肌梗死患者中的重要性,认为急性心梗与睡眠中迷走神经损害有关,导致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而触发致命性的心律失常。迷走神经对心脏影响的结果导致心率变异和压力感受器敏感性的降低,与心梗后的死亡发生密切相关。
4 睡眠与心脏突发事件的关系
在睡眠向觉醒的转变过程中,心电的稳定性突然打破,使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增高。有学者的报道1例14岁的男孩被一较大的声音刺激惊醒后,发生了致命性的室性心律失常,心得安治疗后转复,说明其交感神经活动增强。最近,有研究发现从第2睡眠阶段给予唤醒刺激,能产生高振强的脑电波,这种脑电波与交感神经活动增高有关,短暂升高动血压,以满足心、脑足够的血液灌注。
梦与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输血前4项的临床检测方法探讨.doc
- 输液外渗原因分析和预防对策.doc
- 鼠hmgb1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分离纯化.doc
- 鼠β.doc
- 鼠妇水煎物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doc
- 鼠疫病理学与防控简史.doc
- 鼠掌老鹳草与老鹳草抗腹泻药理作用的比较研究.doc
- 薯莨及其易混品的鉴别研究.doc
- 薯蓣胶囊干预对糖调节受损转归影响的临床观察.doc
- 衰老大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及中药天年饮的延缓衰老作用.doc
- 【语文】福建省南平市202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
- 【历史】2025届广东省汕头市高考二模试题(解析版).docx
- 【语文】湖北省宜荆荆恩四校2024-2025学年高三4月联考试题(解析版).docx
- DB21_T 4150-2025 水质 6种双酚类化合物的测定 固相萃取_高效液相色谱法_可搜索.pdf
- DB21_T 4151-2025 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技术规程_可搜索.pdf
- TCHSLA 10008-2023 风景园林工程能力评价规范.pdf
- TCHSLA 10008-2023 风景园林工程能力评价规范.docx
- DB21_T 4159-2025 青少年足球技能等级划分技术规范(男子U7—U12).docx
- DB21_T 4159-2025 青少年足球技能等级划分技术规范(男子U7—U12)_可搜索.pdf
- DB21_T 4150-2025 水质 6种双酚类化合物的测定 固相萃取_高效液相色谱法.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