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调整收入分配 促进收入分配趋向合理 梁方云 宜昌市委党校经济管理教研室 2002年十六大报告进一步指出:“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007年十七大首次把收入分配视角从经济问题转向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问题。 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扩大转移支付,强化税收调节,打破经营垄断,创造机会公平,整顿分配秩序,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 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一)存在的问题 劳动报酬和居民收入占比偏低,且持续下降。 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间收入差距仍在扩大。 收入秩序不规范,寻租和投机现象比较突出,社会反映强烈。 * * 2012年1月,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与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第二届国民收入分配与企业总体薪酬制度高峰论坛举行。与会者指出,当前的收入分配问题既是一个处于经济领域的财富分配问题,也是一个影响社会稳定的社会问题甚至政治问题,它正在成为我们进一步改革的核心问题。 一、收入分配理论及我国政策演进 二、当前我国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三、我国收入分配合理化趋向的对策探讨 主要内容 一、收入分配理论及政策演进 (一)收入分配理论 马克思的收入分配理论。 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收入分配的核心是按劳分配;由于生产要素本身不创造价值,所以不能参与劳动价值的分配。 收入分配是否平等主要取决于生产方式,即生产资料所有制。也就是说,分配方式是由生产方式决定的,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就有什么样的分配方式。 当代西方主流经济学的要素价值理论。 他们主要从生产要素角度研究分配规律,认为物化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劳动与资本、土地、资本家才能是决定收入分配的一切变量。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缴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余都是自己的”,开始了分配制度的重大改革。 1984年在十二届三中全会上,第一次提出“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思想。 1987年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方式不可能是单一的。我们必须坚持的原则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 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1997年 十五大提出“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政策的演进 二、当前我国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注明:YD表示可支配收入,其中下标c、p、g分别表示企业、居民、政府三部门;c和s分别代表消费和储蓄。 劳动者报酬按17个细分行业的变化 是不是在当前发展阶段我国劳动者报酬就应该偏低下降呢? 在工业化加速推进特别是工业化阶段,劳动者报酬占比会相对下降,但持续下降现象罕见。 与国际比较,我国劳动者报酬、居民收入占GDP比重明显低于发达国家当前水平。在发达经济国家中,普通劳动者的报酬收入占GDP 份额一般介于50%—57%之间。居民收入占GDP比重介于65%-72%之间。与发展中国家相比较,我国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仅与巴西(41%)相当,低于南非(44%)和俄罗斯(45%),但这些国家并没有出现我国当前面临的持续下降的问题。 第一,城乡收入差距扩大。 3.13:1 14833 21810 6977 2011年 3.23:1 13190 19109 5919 2010年 3.33:1 12022 17175 5153 2009年 3.31:1 11020 15781 4761 2008年 3.33:1 9646 13786 4140 2007年 3.28:1 8172 11759 3587 2006年 3.22:1 7238 10493 3255 2005年 3.21:1 6486 9422 2936 2004年 3.26:1 5872 8472 2600 2003年 3.11:1 5227 7703 2766 2002年 2.90:1 4494 6860 2366 2001年 城乡收入比 城乡绝对差距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农民人均纯收入 年份 第二,地区收入差距扩大。 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效团队沟通与管理.ppt
- 效液相色谱结果分析-第二讲.ppt
- 效液相色谱习题及答案.doc
- 效应管放大电路.ppt
- 扬加快发展主旋律.doc
- 扬雷锋精神知识竞赛题.doc
- 扬文化 润泽人生.doc
- 摇壁纸上胶机多少钱.doc
- 拥国防竞赛答案.doc
- 择精装修房子的八大好处.ppt
- 2025年智能快递驿站行业政策与市场机遇报告.docx
- 2025年校园安全防范中新能源电动巡逻车采购可行性分析.docx
- 2025年智能垃圾分类智慧监管平台在智慧旅游区的应用前景研究.docx
- 2025年智能家居报告:人工智能伦理风险的法律责任与用户隐私保护.docx
- 2025年智能垃圾分类与垃圾分类信息化管理结合的可行性研究.docx
- 2025年智慧社区远程医疗诊断中心在基层医疗机构运营管理中的应用报告.docx
- 2025年智慧社区:老年活动广场智能化升级研究.docx
- 2025年智能社区新能源电动巡逻车市场应用前景分析报告.docx
- 2025年智能垃圾分类智慧监管平台在垃圾分类回收与处理中的智能化改造路径.docx
- 2025年本土半导体材料产业链国产化战略布局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