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书》与《逸周书》.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周书》与《逸周书》

谈汲冢《周书》与《逸周书》 ——从出土文献研究看古书形成和流传问题 王连龙 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 摘 要:在《逸周书》源流研究中,汲冢《周书》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自晋人以来,通常将二者混淆,认为汲冢《周书》就是《逸周书》。实际上,从篇章体裁、文辞使用及语言风格等方面来看,汲冢《周书》并不是先秦《逸周书》。就命名、主题、汲冢所出其他竹书及晋人编辑《逸周书》等角度观之,汲冢《周书》应该是战国晚期流传的《六韬》类道家文献。汲冢《周书》与《逸周书》在文献形态及内容上的关联是学人将二者混淆的首要原因,晋人命名先秦典籍惯例及西晋初期儒学与玄学的斗争则加重了这种错误的认同。理清《逸周书》与汲冢《周书》的源流关系,可以作为个案研究,以此分析和观察出土文献研究对古书形成和流传的若干影响。 在我国古代出土文献的发现历程中,汲冢书的发现较为重要。汲冢所出竹书不仅数量众多,且种类丰富,包括《纪年》《易经》《国语》《穆天子传》等重要先秦文献。值得注意的是,汲冢中还发现一部“书”类文献,被整理者命名为《周书》。在随后的汲冢书整理中,这部《周书》被晋代学者整合入传本《周书》(《逸周书》)中[1]。于是隋唐史志目录中开始出现“‘周书’十卷,汲冢书”“汲冢《周书》十卷”等著录。很明显,汲冢《周书》的出土与整理对《逸周书》的流传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汲冢《周书》不是《逸周书》 汲冢所出竹书,今多已亡佚,流传下来的《纪年》《穆天子传》等,或为辑本,或残缺不全。就《周书》而言,其全部内容如何,已不得而知。这里先根据两晋学者关于汲冢书的著录及描述,来推论汲冢《周书》大体情况: 杜预《春秋左传集解后序》:“太康元年三月云云,汲郡得古书科斗书,久废不能尽通,所记大凡七十五卷,多杂碎怪妄,不可训知,唯《周易》及《纪年》最为分了。” 王隐《晋书·束皙传》:“太康元年,汲郡得竹书漆字科斗之文,周时古文也,大凡七十五卷,《晋书》有其目录,其六十八卷皆有名题,其七卷折简碎杂不可名题,有《周易》上下经二卷,《纪年》十二卷,《琐语》十一卷,《周王游行》五卷,说穆王游行天下之事,今谓之《穆天子传》。此四部差为整顿,诏荀勖、和峤以隶字写之。”① 郭忠恕《汗简略叙》引《晋史》云:“咸宁中,汲县人盗发魏安厘王冢,得竹书十余万言,写《春秋经》《易经》《论语》《夏书》《周书》《琐语》《梁丘藏》《穆天子传》。” 分析以上史料,可以发现汲冢竹书残泐非常严重,其中仅《周易》《纪年》《琐语》《周王游行》四书可以理清篇章,其余则“折简碎杂不可名题”。有学者以此不记《周书》之名,而否定《周书》出于汲冢,这是不正确的。因为《周书》就属于这些“折简碎杂不可名题”部分。郭忠恕《汗简略叙》引《晋史》已经提及《周书》。而且,唐修《晋书·束皙传》所列“杂书”篇目中亦有《周书》,与“折简碎杂不可名题”相对应。这里有一个细节不容忽视,即所谓“不可名题”,这说明当时西晋学者对包括《周书》在内的“折简碎杂”竹简,是按内容进行分类,继而命名为《周书》。 那么,这些不见名题残简的内容是什么呢?幸运的是,晋太康十年(289年)汲令卢无忌《齐太公吕望碑》征引了这些残简中《周志》的部分内容: 太康二年县之西偏有盗发冢,得竹策之书。书藏之年,当秦坑儒之前八十六岁。其《周志》曰:“文王梦天帝,服玄禳,以立于令狐之津。帝曰:‘昌,赐汝望!’文王再拜稽首,太公于后亦再拜稽首。文王梦之之夜,太公梦之亦然。其后文王见太公而训之曰:‘而名为望乎?’答曰:‘唯,名望。’文王曰:‘吾如有所于见汝。’太公言其年月与其日,且尽道其言;‘臣此以得见也。’文王曰:‘有之有之。’遂与之归,以为卿士。”其纪年曰康王六年,齐太公望卒参考年数,盖寿百一十余岁。② 按,先秦时期,《逸周书》又称《周志》。《左传·文公二年》载晋狼瞫语:“《周志》有之:‘勇则害上,不登于明堂。’”文见于今《逸周书·大匡》。晋人称《周书》,又称《周志》,显然是本于先秦旧称。从称引内容上来看,这种被晋人命为《周志》的典籍,记载了天帝托梦周文王,赐卿士齐太公吕望的事迹。全文充斥着神仙志怪情节,荒诞不经,实为后世玄学之萌芽,与杜预所谓“杂碎怪妄不可训”正相匹配。再进一步分析,又可以发现《周志》在篇章结构安排上,虽以周文王与吕望问答对话为主,但实际上以推崇齐太公吕望为主旨,所谓天帝托梦等玄学内容也是为了衬托主要人物太公吕望的神奇与神秘。分析到此,可以归纳出汲冢《周书》的一些特点:名为《周书》或《周志》,语言荒诞,推崇吕望。得到这些信息后,再来比较汲冢《周书》与《逸周书》的关系。需要说明的是,用以比较的《逸周书》非今本《逸周书》,因为今见《逸周书》经过晋人的整合,已非原貌[2]。汲冢《周书》为战国魏墓所出,按照对等原则,比较对象应该是先秦时期的《逸周书》。班固《汉书·艺文志》著录《逸周书》于“

文档评论(0)

7598659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