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香港中医发展简史.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年整理】香港中医发展简史

创先职称论文发表网 香港中医发展简史 摘要:中医学是现今世界上唯一有五千年连续历史的、独立于西方医学的医学,传说中国医药的最早始创者包括伏羲氏和神农氏,据《帝王世纪》:“伏羲氏……画八卦…… 乃尝百药而制九针,以拯夭枉焉。”及在《史记补三皇本纪》:“神农氏以储鞭鞭草木,如尝百草,如有医药。”传说中的伏羲是牧畜的发明者,神农是农业的发明者,说明中医药的起源是与人类的生产活动紧密相关。〔门西方医学传入中国,与香港不过二百年,五千年来中国的卫生保健,一直依靠中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的中医药近年正日益走向全球化,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在2009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表示,截至2008年底,中国中医药已传播160多个国家和地区。随着中国中医药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中医药国际合作与交流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格局,对外医疗、教育、科技合作不断扩大。目前,中国已与70 多个国家签订了含有中医药内容的政府协议94个、专门的中医药合作协议45个〔”。但在香港,中医药的发展却才刚刚起步,下面就简单介绍香港中医发展的概况。 关 键 字:香港中医;中医发展;香港 ????? 二战前的香港中医受到殖民统治的响,香港在以往的百多年一直缺乏持续发展中医的政策。1841 年在港英政府发出公告,承诺会按中国律例、风俗和习惯管治香港居民。传统中医一向被视为中国的风俗和习惯,故中医执业和中药的使用一直不受管制。香港开埠初期,西方医药尚未普及,执业西医多为外国人,本地居民的医疗事宜,全由中医负责。 1872年成立的东华医院是首间使用中医药为华人治病的医院,当时医院门诊和住院部分全为中医,医院更自设中药库和大厨房,为住院病人煲药。数据显示,在1891一1895 年间,东华医院中医门诊部每年平均处理16万宗病症(当时香港人口只有24万)及 2,551宗入院个案,而采用西医治疗的国家医院(是当时唯一的公立医院)每年入院个案只有1,000多宗,两者在公立医疗服务上的规模有天壤之别。踏入二十世纪,西医渐为市民接受,东华医院在1896年开设西医部,但医院大部分经费仍拨予中医部。其后四十年中医的发展亦一枝独秀,这一情况一直维持至1940年的中医药业的巅峰期,当时东华医院聘用驻院中医16名,每日赠诊(3小时)。东华三院赠医施药,每日统计,中医几乎8倍于西医。1941年12月爆发太平洋战争,对香港中医业造成很大打击。日军占领香港后,下令取消东华三院中医部。战后,东华、广华两院只象征性地保留了中医门诊,但规模己大不如前。加上当时的港英政府增加医疗资助予西医,导致东华医院全部转用西医治病。回顾历史,1841年至 1941年的一百多年间,中医对维护香港居民的健康,曾作出积极、重要的贡献,其中从〔开埠〕至1945年,实际上承担香港保健、医疗工作的主要是中医。但西方医药在战后又发明了抗生素,此消彼长下,中医的优势才被大大削减。 ????? 二战后香港的中医香港早期脱胎于农业社会,民风淳朴,早期的中医为人治病,一般很随便,除了部分自己兼营中药店驻诊之外,多数人只在家里为人治病,一部分是兼职学塾教师的所谓“儒医”,即是一般人所说的一房一厅的大夫。一般诊所并不注重门面布置摆设。但在广州沦陷后,多名粤穗名医逃到南方来,他们大多重视诊所的摆设,讲究排场。加上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北方的中医名家相继南来,他们的海派作风,更使这种风气蔓延愈烈。从此经营中医业务有如经营商业一样,需要付出更多资金。港英政府的高地价政策,导致商店铺位租金不断上升,阻碍了中医药业的发展。加上虽然港英政府对中医采取放任政策,但中医的处境并非一帆风顺。战后港英当局曾数度干预中医药,包括禁用雄黄事件、火麻仁风波事件、婴粟壳风波事件、禁止中 医医眼事件、毒药管制条例及药物修订条例等等。都因为中医团体联合争取权益,有关当局结果卒将原议修订或撤销。‘们在港英政府统治的百多年内,香港中医界受尽屈辱和践踏。官方对中医钦定的职称是“生草药贩卖者” (Herbal1St),没有社会地位。法律规定中医不能称为医生,不能使用医务所、诊所名称;禁止使用现代医疗仪器,包括X光机、血压计、听诊筒和注射器等。中医无权签发死亡证以及病假证明书;法律还规定注册西医不能与中医共同使用一个诊所,对中医设下重重障碍。直接导致百多年,香港中医药发展一直停滞不前,任何华人毋须考试或提交学历证明,均可以中医师名义执业,导致行业龙蛇混杂,水平参差不齐,毫无专业地位可言。 ????? 回国后中医的发展自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社会对中医的发展越来越关注,香港政府更于1989年 8月成立了中医药工作小组。工作小组负责检讨香港中医的执业情况,以及中医药在

文档评论(0)

love19874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