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ppt.ppt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桃花源记》.ppt

桃花源记 ——陶渊明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思考练习 拓展鉴赏 全文赏析 课文朗读 作者简介 思考练习 拓展鉴赏 全文赏析 课文朗读 作者简介 写作背景 文章大意 主题解析 文章特点 全文赏析 字词意义 写作背景 文章大意 主题解析 文章特点 全文赏析 字词意义 陶渊明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位田园诗人。东晋末期南朝宋政治家、辞赋家、田园 诗人、隐逸诗人,归隐后写了大量田园诗,成为山水田园诗派的创始人。自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卒后亲友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因为好喝酒,又被称为酒圣陶渊明。 《桃花源记》是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约作于永初二年(421),即南朝刘裕弑君篡位的第二年。年轻时的陶渊明本有“大济于苍生”之志,可是,他生活的时代正是晋宋易代之际,东晋王朝极端腐败,对外一味投降,安于江左一隅之地。统治集团生活荒淫,内部互相倾轧,军阀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加深了对人民的剥削和压榨。在国家濒临崩溃的动乱年月里,陶渊明的一腔抱负根本无法实现,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塑造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理想与美好情趣。《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古今异义词 1、阡陌交通 交通: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往来通达,或各种运输的总称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古义,指妻子和儿女 今义,专指男子的配偶 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毫无出路的境地 3、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无论:古义,此处为“不用说”、“更不用说” 今义,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4、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鲜美:古义,颜色鲜艳美丽 今义,指食物味道好 5、不足为外人道也 外人:古义:特指桃花源外的人 今义:局外人 6、诣太守说如此 如此:古义,像这样 今义,这样 古今异义词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于是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于是他下了船,从洞口进去了。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的。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样。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 村里的人看到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做了回答。村里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做客)。设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 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详尽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以后,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天,向村里人告辞离开。村里的人对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旧路回去,处处都做了标记。到了郡城,到太守那里去,报告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终于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到这件事后,高兴地计划前往。但没有实现,不久因病去世了。此后就再也没有问桃花源路的人了。 本文借武陵人偶然发现桃花源的故事,表现了作者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反映了人民摆脱压迫,摆脱剥削的要求和对理想生活的热切向往. 这种理想境界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反对剥削压迫,反对战争的愿望,但它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是一种不可实现的空想. 故事曲折回环,悬念迭起,引人入胜。 成功运用了虚景实写的手法。 语言言简意赅,富有表现力。 文中是怎样描写桃花源人的生活景象的? 桃花源的环境:“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 桃花源的生活:“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可以看出这里环境优美,生活宁静,人人安居乐业,自由安乐,彼此和睦相处,是一个理想的境界。 渔人离开桃花源,“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来“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7598659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