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同步练测 新人教版必修3.docVIP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同步练测 新人教版必修3.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建议用时 实际用时 满分 实际得分 90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某书说:“中国的印刷术用于传播古老的观念,而不是新思想;火药加固了皇帝的统治,而不是正在出现的诸民族君主的地位;指南针除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外,并不像西方人那样用于世界范围的探险、贸易和帝国的建立。”作者旨在说明中国的三大发明( ) A.对西方科技产生了爆炸性影响 B.未能推进中国社会的根本性变革 C.指南针被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 D.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 2.四位同学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的影响为题,各命一个小题。你觉得哪些适合(  ) ①造纸术———中华文明的传承者 ②印刷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推动者 ③火药——荡平欧洲封建城堡的致命武器 ④指南针——西欧海外殖民的助跑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英国科学家李约瑟说:“(中国)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保持着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出现以上状况的原因不包括( ) A.国内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互相学习 B.封建制度确立早,比较先进 C.君主专制强化达到顶峰 D.中国古代农业、手工业长期领先世界 4.《九章算术》分为方田、粟米、均输、方程、勾股等九章。这反映出中国古代数学(  ) ①注重解决实际问题 ②与农耕生产密切相关  ③注重理论研究 ④以科学实验见长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王祯在《农书·农器图谱》中详细记载了水排、水转大纺车、木活字和轮转排字盘等重大发明;明代徐光启编写的《农政全书》既注意吸收当时最新实践成果,又积极开展农业科技实验。这些现象反映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主要特点是(  ) A.极为强调实用科学技术 B.注重社会科学理论研究 C.重视理论的概括和抽象 D.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6.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由中国传入欧洲,并为欧洲“发现世界”进而产生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的科技成就是( ) A.指南针 B.造纸术 C.火药 D.印刷术 7.元代著名科学家郭守敬(见右图)编制了《授时历》,取“敬授民时”之意,可见其编制历法的主要目的是(  ) A.取悦百姓 B.指导农业生产 C.展现个人的才华 D.修正原有历法的错误 8.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中天文、历法、数学、医学等尤为突出,而科学理论方面的成果却很少。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农耕经济的需要 B.封建统治者不重视科学理论研究 C.中国科学家不重视理论研究 D.科举考试只考儒家经典 9.词起源于唐代,到了宋代成为文学的主流形式。词成为宋代文学主流形式的社会基础是(  ) A.士人群体的形成 B.市民阶层的壮大 C.资产阶级的产生 D.农民文化需求的增加 10.中国古代文学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文学史上涌现出了许多颇具特色的文学体裁,为后人称颂。下列与“奏陶唐氏之舞,听葛天氏之歌……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相对应的文学体裁是( ) A.宋词 B.楚辞 C.唐诗 D.汉赋 11.苏轼和辛弃疾都是豪放派词人,但二者作品的内容却大相径庭,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二人的阶级立场截然不同 B.二人的政治倾向明显不同 C.二人所处社会环境的差异 D.二人的才学、气质的差异 12.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 ) A.逐渐平民化 B.逐渐贵族化 C.逐渐神秘化 D.逐渐宗教化 13.清人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道:“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书者甚少,爱适趣闲文者特多。”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 B.思想控制的加强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14.在14~17世纪的欧洲和中国,都产生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其中《堂吉诃德》和《水浒传》的相同之处是( ) A.歌颂反抗斗争精神 B.揭露社会的黑暗 C.推崇人文主义 D.反映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要求 15.宋人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郎按执红牙拍,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与“学士词”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lla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