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文心雕龙》的文学史观
                    南昌大学人文学院期中论文
   
期中论文
   
题目:         浅析《文心雕龙》的文学史观     
        
学号   5405112077                姓    名   刘月
                 学院   人文学院摘 要
 
《文心雕龙》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不朽之作。近年来,“龙学”作为一门新晋显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达到研究的高潮。知人论世,以意逆志,本文将在探讨刘勰所处时代背景与生平际遇的基础上,用当代文学的新视野、新方法,重新解读《文心雕龙》的文学史观。智者千虑、白璧微瑕,《文心》一书中也存在唯物与唯心的矛盾与抵牾的地方,我们主要从刘勰的《时序》与《通变》中领略作者不断进步完善的丰厚思想,此外将刘勰著作的文学史观分为兴废时序、会通适变、宜宏大体三个主要部分逐一分析解读。
  
关键词:《文心雕龙》 文学史观  贵古贱今  刘勰生平   
 
  一、《文心雕龙》时代背景与作者生平
孤寂人生
范文澜先生的《文心雕龙著》中曾有这么一句话:如此贤哲,竟不能确知其生卒,可惜也已。这句话是讲,有关刘勰的传记大多十分简略,这么伟大的一位文论家,流传后世的记载仅有《梁书》中的四百余字。我们知道,中国古代的官本位思想十分严重,你的官职与生平记载是正相关的。可惜刘勰官位只做到六品,因此遗留后世的研究资料极其有限。
下面我们大概梳理一下刘勰的生平。关于他的家庭出身,龙学界大概分为两种说法。其一、出身氏族。源于《梁书·刘勰传》的“祖灵真,宋司空秀之弟也。父尚,越骑校尉。”据《梁书》所言,刘勰出身名门,可谓是有皇家血统了。然而,这个结论是很不可靠的,因为古人大多喜欢攀附在望族之后。因此,更多人主张刘勰出身庶族,原因有二:第一点,就算刘秀之是刘勰的宗亲,但实际上刘秀之也并不是士族出身。刘勰的父亲虽然是越骑校尉,但官职不高,而且在刘勰的孩提时代就已离世。雪上加霜的是,母亲也在他二十多岁时撒手人寰,使得刘勰潦倒到了“家贫不婚娶,依沙门僧佑”的地步。
世庶之别
关于刘勰的生年,说法不一。但他所处的朝代是可以确定的,特殊的时代背景也影响了刘勰的一生。六朝时期,士庶之别犹天壤之隔。即使你有满腹经纶,即使你才华出众,一旦出身庶族寒门,也就几乎进身无望了;而血统高贵者,他们生来就是做官的,以至于平流进醛,坐至公卿。这就是西晋著名诗人左思在其《咏史诗》中所痛斥的:“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后来,宋顺帝被迫禅位于萧道成,是为齐高帝,历史进入了齐代。齐高帝设立国学,“精选儒官,广延国胄”,崇儒重学之风吹遍江左士林。同样不可忽视的是,萧齐政权在弘扬儒学的同时,对佛教亦极为重视。因此刘勰来到了京师,举步踏入钟山名刹定林寺。千载悠悠,我们今天无从揣测刘勰当时的心情;但举目无亲而逼入佛门的无奈,是可以想见的。无所依傍的刘勰决定进入佛门,可以视作一举多得的行为。这不仅轻而易举地解决了基本的生活问题,更重要的是为进一步学习提供了条件。
少年时的刘勰发奋读书,成年后的刘勰勤奋著书。呕心沥血四个春秋,刘勰在定林禅寺为中华文化增添了光辉夺目的一章,并为这一精彩的华章定下一个动听千古的美名:《文心雕龙》。 
如果说刘勰是一匹千里马,那沈约便是赏识他的伯乐了。凭借沈约的欣赏,刘勰终于在不惑之年迈入了仕途,进入一生中最为幸运和辉煌的时期。然而天妒英才,当刘勰苦苦奋斗数十载,终于看到希望的曙光之时,这扇希望的大门却又缓缓关闭了。天监十八年梁武帝亲受佛戒,社会掀起了崇佛的高潮,刘勰亦接到诏令:解除步兵校尉之职,与慧震和尚一起,回定林寺编纂经藏。
从熙熙攘攘的俗世再次沉潜佛国,刘勰也许终于真正理解了什么是佛,理解了那永不疲倦的暮鼓晨钟的真正含义。完成整理佛经任务之后的刘勰上表启求出家,他用火烧掉了两鬓之发,以表明自己出家之念已不可动摇,最终穿上缁衣,皈依佛门,了解此生。
 
二、刘勰文学观的矛盾之处
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不朽之作,刘勰的《文心雕龙》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人的文学观念常常会在他们对前代文学的评价中体现出来,刘勰自然也不例外。刘勰在《文心雕龙》一书中对历代文学之递发表过自己的看法,其中不乏精到之处,但亦有一些不致的地方。这里用《通变》和《时序》中的两段文字作比较。
刘勰曾在《通变》中称赞上古三代的文风,“则黄唐淳而质,虞夏质而辨,商周丽而雅,楚汉侈而艳,魏晋浅而绮,宋初讹而新从质及讹,弥近弥澹。何则?竞今疏古,风味气衰也唐、虞、夏、商、周、汉、魏、晋、刘宋、萧齐
   
6
    
                 原创力文档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