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答案: (1)试管、量筒、胶头滴管 (2)萃取剂,使生成的Br2、I2溶于其中,便于观察现象 (3)由无色逐渐变为橙红色 (4)不能证明溴的氧化性强于碘 再做一组实验④,步骤为:KI溶液+溴水+1 mL CCl4,振荡,静置,观察CCl4层颜色 1.下列四种演示金属钾与水反应的实验装置,正确的是( ) 解析: 钾与水的反应比较剧烈,放出大量的热可以使钾燃烧并爆炸。所以应选B项所示装置。 答案: B 2.下列关于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碱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都只有1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 B.碱金属单质都是强还原剂 C.碱金属单质都能在氧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物 D.碱金属单质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碱 解析:碱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都有1个电子,在反应中易失去这个电子,表现为强还原性,故A、B两项正确;金属Li在氧气中反应生成Li2O,金属Na燃烧生成Na2O2,金属K、Rb、Cs燃烧生成更复杂的氧化物,故C项不正确;碱金属单质与H2O的反应都可表示为2R+2H2O===2ROH+H2↑,故D项正确。 答案:C 3.卤素按F、Cl、Br、I顺序其非金属性逐渐减弱的原因是( ) A.原子核内质子数增多起主要作用 B.相对原子质量逐渐增大起主要作用 C.其单质的密度增大起主要作用 D.随着核电荷数增加电子层数增大起主要作用 解析: 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逐渐增加,电子层数逐渐增大,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原子核对电子的吸引力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答案: D 4.(2011·山东理综10)某短周期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该元素( ) A.在自然界中只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 B.单质常用作半导体材料和光导纤维 C.最高价氧化物不与酸反应 D.气态氢化物比甲烷稳定 解析: 本题考查硅及其化合物,意在考查考生对硅及其化合物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该短周期非金属元素为Si,硅在自然界中只以化合态形式存在,A项正确;单质硅可用作半导体材料,而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SiO2,B项错误;Si的最高价氧化物为SiO2,其可以与氢氟酸反应,C项错误;由于非金属性SiC,因此气态氢化物稳定性:SiH4CH4,D项错误。 答案: D 5.某学生往一支试管里按一定次序分别加入下列几种物质: A.KI溶液,B.淀粉溶液,C.NaOH溶液,D.氯水。发现溶液颜色按下面次序变化: ①无色―→②棕黄色―→③蓝色―→④无色。 依据溶液颜色的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1)加入以上药品的顺序是________。 (2)写出①→②的离子反应方程式,若为氧化还原反应,请标明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总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③→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溶液显棕黄色,说明溶液中有I2生成,氯水和KI溶液反应生成I2,而氯水显浅黄绿色,故①为KI溶液,②为氯水,溶液显蓝色是由于淀粉遇I2形成的,故③为淀粉溶液;又由于I2+2NaOH===NaI+NaIO+H2O,加入NaOH后I2逐渐消失,蓝色将逐渐褪为无色,故④为NaOH溶液。 答案: (1)A、D、B、C (3)I2+2NaOH===NaI+NaIO+H2O 即:同一主族,自上至下,元素金属性逐渐增强。 ②当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多越难失电子,金属性越弱(后面学习)。 即:同一周期,自左至右,元素金属性逐渐减弱。 (2)从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相关性质判断 ①金属单质与水(或酸)反应越剧烈,元素金属性越强。②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元素金属性越强。 (3)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判断 (4)根据离子的氧化性强弱判断:离子的氧化性越强,则对应金属元素的金属性越弱,如氧化性:Cu2+Fe2+,则金属性:CuFe。 [特别提醒] (1)以上各规律反之仍成立,如某金属元素金属性越强,则单质与水(或酸)反应就越剧烈,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越强。 (2)金属性强弱的比较,是比较原子失去电子的难易,而不是失去电子的多少。如Na失去一个电子,而Mg失去两个电子,但Na的金属性比Mg强。 2.比较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根本依据是元素原子得到电子的难易程度,越易得电子,非金属性越强。 (1)从元素原子结构(或元素周期表)判断 ①当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多,非金属性越强;即:同周期,自左至右,元素非金属性增强。 ②当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多,非金属性越弱。 即:同主族,自上至下,元素非金属性减弱。 (2)从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相关性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