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交换技术概述全解.ppt

  1. 1、本文档共5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交换技术概述全解

* 4 电子交换机的发明 随着电子技术,尤其是半导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在交换机内引入电子技术,并首先应用于控制设备中,称作电子交换机。由于当时电子元件的落差系数(断路和通路电阻比)达不到通话回路中交叉点的要求,所以通话回路的接续仍使用机械接点。因而出现了“半电子交换机”、“准电子交换机”。只有在微电子技术和数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以后,才开始了全电子交换机的迅速发展。1946年第一台存储程序控制的电子计算机的诞生,对交换技术的发展起了巨大的影响。早期的程控交换机是“空分”的,它的话路部分往往采用机械接点,例如1965年美国投产的第一台程控交换机No.1系统就是一台空分交换机。 * 半电子交换机——接续部分使用纵横接线器,控制部分使用电子元件; 准电子交换机——接续部分使用比纵横集线器体积小、速度快的干簧接线器和剩簧接线器,控制部分使用电子元件; 全电子交换机——接续部分和控制部分均使用电子元件。 * 5 程控交换机 (1) 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六十年代中至七十年代初,采用大型计算机进行集中控制的空分模拟式程控交换机,话路交换网是采用金属接点交换网。代表产品:美国贝尔系统1号No1 ESS(Electronic Switching System),日本D10。特点:体积大、软件复杂、耗电大、故障影响面大。 第二阶段:七十年代中期,采用小型机或微型机进行分散两级控制(用户级和选组级)的程控交换机, 话路交换网是采用电子接点交换网。代表产品:加拿大 SL-1,日本 NEAX22。特点:体积小、耗电省、组网方便。 * 第三阶段:八十年代初,采用微机进行全分散式控制的时分数字交换机,话路交换网采用的是存储器式的数字交换网。代表产品:日本 F-150,比利时ITT1240(中国称为S-1240)。特点:模块化设备可靠性高,直接与脉冲编码调制PCM(Pulse Code Modulation)设备配合可传输话音、电报、传真、图象信号。 第四阶段:八十年代中期,在程控交换机的基础上发展窄带ISDN交换机。数字传输和数字交换构成综合数字网IDN(Integrated Digital Network), 向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Integrated Service Digital Network)发展。特点:端到端数字连接,综合业务(话音与数据),标准接口。为用户提供2B+D数字接口(一个话音通道、一个数据或传真通道、一个信令通道)。此外还具备X.25分组交换接口(X.25为分组交换格式),可进行话音和非话业务通信,开展宽带非话业务、传输活动图象和电视电话,可组成综合业务数字通信网(ISDN)。N-ISDN技术在第四章介绍。 * (2) 程控交换技术的发展过程 话路交换网:金属接点 → 电子接点 → 大规模集成电路 传输话音信息:模拟信号 → 时分数字信号 控制方式:集中控制 → 分散控制 控制设备:专用大型机 → 小型机 → 微机 交换方式:单一电路交换 → 电路交换与分组交换组合 * (3) 我国程控交换机的发展概况 我国从1982年开始在福州引进了日本富士通的F-150数字程控交换机,而后各省市、地县相继引入“七国八制”的数字程控交换机,极大的促进了我国电信网的数字化改造,铁路专线、军线等也逐步进行了程控数字化的改造。1985年,上海贝尔公司引进比利时的生产线,并组装第一批S-1240程控交换机。但不同国家的不同制式的设备给我国电信局网络管理带来了很多困难。到2000年,全国数字交换机容量达1.7亿万门,电话普及率达8~9%。国产程控交换机1997年价格为600~750元人民币/线,而进口程控交换机为150~250美元,计1200~2000元人民币/线,高出近一倍。国产程控交换机的研制起点高,在博采各家之长后设计,使用高性能的处理机,功能齐全,技术先进,容易安装开通,采用全中文屏幕,操作方便,售后服务令人放心。 *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中期时,国产局用交换机“五朵金花”: HJD-04—巨龙通信公司,1991年推向市场,年生产能力600万线; C—C08—深圳华为公司,1994年推向市场,年生产能力200万线; ZXJ10—深圳中兴公司,1994年推向市场,年生产能力100万线; SP30—西安大塘公司,1995年推向市场,年生产能力50万线; EIM-601—北京华科公司,1995年推向市场,年生产能力200万线。 由于北京华科公司没有打开市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就成了“巨大中华”(巨龙、大唐、中兴、华为,实际知名度基本是逆顺序)。 另外,还有潍坊华光JSN-1,联想LEX-5000,深圳桑达HJD-1000也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发展起来

文档评论(0)

15205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