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泄精典课件泻111
泄泻 一.概述 1.定义: 泄泻是以粪质稀薄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出如水样,伴大便次数增多为主症的病证。 一.概述 2.释义:泄与泻在程度上有一定区别, 泄——泄漏之意,大便溏薄,时作时止,病势较缓 泻——倾泻之意,大便直下,如水倾注,清稀如水而势急 但临床上所见泄泻,往往时急时缓,难于截然分开,故合而论之。 一.概述 3.命名: 《内经》有“鹜溏”、“飧泄”、“濡泄”、“洞泄”、“注下”、“后泄”等。 汉唐方书多包括在“下利”之内,唐宋以后才统称“泄泻”。 以发病脏腑命名者——胃泄、脾泄、肾泄、大肠泄 以泄泻的症状分类和定名——飧泄(泻下完谷不化)、溏泄(溏垢污浊)、鹜泄(澄澈清冷)、濡泄(泻下水多者)、滑泄(久泻不禁者) 以发病的病因分类和定名者——暑泄、食泄、酒泄、疫泄、气泄等 一.概述 4.历史沿革: 1)《黄帝内经》: ① 病名: ② 对本病的病因病机有较全面的论述, ③ 另外,泄泻涉及的脏腑 2)《金匮要略》: 张仲景将泄泻和痢疾统称为下利。 《金匮要略·呕吐秽下利病脉证治》中将本病分为虚寒、实热积滞和湿阻气滞三型,并且提出了具体的证治 一.概述 4.历史沿革: 1)《黄帝内经》: ① 病名: 《内经》称本病证为“鹜溏”、“飧泄”、“濡泄”、“洞泄”、“注下”、“后泄”等 一.概述 ② 对本病的病因病机有较全面的论述, 《素问·生气通天论篇》曰:“因于露风,乃生寒热,是以春伤于风,邪气留连,乃为洞泄。”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曰:“春伤于风,夏生飧泄”;“湿胜则濡泻。” 《素问·举痛论篇》曰:“寒气客于小肠,小肠不得成聚,故后泄腹痛矣。” 《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曰:“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以上说明风、寒、热、湿均可引起泄泻。 《素问·太阴阳明论篇》指出:“饮食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阴受之则人五脏,……下为飧泄。” 《素问·举痛论篇》指出:“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 以上说明饮食、起居、情志失宜,亦可发生泄泻。 一.概述 ③ 另外,泄泻涉及的脏腑 《素问·脉要精微论篇》曰:“胃脉实则胀,虚则泄。” 《素问·脏气法时论篇》曰:“脾病者,……虚则腹满肠鸣,飧泄食不化。” 《素问·宣明五气篇》谓:“五气所病,……大肠小肠为泄。” 说明泄泻的病变脏腑与脾胃大小肠有关。 一.概述 2)《金匮要略》: 张仲景将泄泻和痢疾统称为下利。 《金匮要略·呕吐秽下利病脉证治》中将本病分为虚寒、实热积滞和湿阻气滞三型,并且提出了具体的证治 ①“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出而厥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气利,诃梨勒散主之。” 指出了虚寒下利的症状,以及治疗当遵温阳和固涩二法。 一.概述 ②“下利三部脉皆平,按之心下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下利谵语,有燥屎也,小承气汤主之。” 提出对实热积滞所致的下利,采取攻下通便法,即所谓“通因通用”法。 ③湿邪内盛,阻滞气机,不得宣畅,水气并下而致“下利气者”, 提出“当利其小便”,以分利肠中湿邪,即所谓“急开支河”之法。 一.概述 3)《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泄泻叙论》从三因学说角度全面地分析了泄泻的病因病机,认为不仅外邪可导致泄泻,情志失调亦可引起泄泻: 4)《景岳全书·泄泻》对病因病机、病位、治法有更加明确的论述: “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 “泄泻之因,惟水火土之气为最” “凡以泄泻之病,多由水谷不分,故以利水为上策” “水谷分则泻自止。故曰治泻不利小水,非其治也” 一.概述 5)《医宗必读·泄泻》在总结前人治泄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治泄九法,即淡渗、升提、清凉、疏利、甘缓、酸收、燥脾、温肾、固涩,其论述系统而全面,是泄泻治疗学上的一大发展,其实用价值亦为临床所证实。 6)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泄泻》提出久患泄泻以甘养胃,以酸制肝,创泄木安土之法 一.概述 5.讨论范围: 本病可见于西医学中的多种疾病,主要见于消化器官功能性病变或器质性病变导致的腹泻,如急慢性肠炎、肠结核、肠道肿瘤、肠易激综合征、吸收不良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等,当这些疾病出现泄泻的表现时,均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 应注意的是本病与西医腹泻的含义不完全相同。 二.病因病机 (一)病因 致泻的病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感受外邪,饮食所伤,情志失调,脾胃虚弱,命门火衰等等。这些病因导致脾虚湿盛,脾失健运,大小肠传化失常,升降失调,清浊不分,而成泄泻。 二.病因病机 1.感受外邪 引起泄泻的外邪以暑、湿、寒、热较为常见,其中又以感受湿邪致泄者最多。 寒邪和暑热之邪,虽然除了侵袭皮毛肺卫之外,亦能直接损伤脾胃肠,使其功能障碍,但若引起泄泻,必夹湿邪才能为患,即所谓“无湿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油精典课件品添加剂概论.ppt
- 油精典课件品课件.ppt
- 油精典课件墨的传递过程及变化.ppt
- 油精典课件品基础知识PPT.ppt
- 油精典课件基和水基切削液的区别及用途.ppt
- 油精典课件井堵水与调配作业.ppt
- 油精典课件库及加油站油气回收工艺.ppt
- 油画参考评论 解析油画 油画意境表达 以及购买.doc
- 油精典课件气井事故.ppt
- 油精典课件井常识.ppt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