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非线性药物动力学(药物代谢动力学)幻灯片.ppt

第五章 非线性药物动力学(药物代谢动力学)幻灯片.ppt

  1.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章 非线性药物动力学 非线性药动学的定义 临床上某些药物存在非线性的吸收或分布(如抗坏血酸,甲氧萘丙酸);还有一些药物以非线性的方式从体内消除,过去发现有水杨酸、苯妥英钠和乙醇等。这主要是由于酶促转化时药物代谢酶具有可饱和性,其次肾小管主动转运时所需的载体也具有可饱和性,所以药物在体内的转运和消除速率常数呈现为剂量或浓度依赖性(dose dependent),此时药物的消除呈现非一级过程,一些药动学参数如药物半衰期、清除率等不再为常数,AUC、Cmax等也不再与剂量成正比变化。上述这些情况在药动学上被称之为非线性动力学(nonlinear pharmacokinetics) 研究目的与意义 非线性药物动力学的研究对临床上一些治疗指数较窄的药物(如苯妥英等)来说意义非常重大,了解它们的药动学特征,有利于避免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和保证临床疗效。目前新药的药动学研究中规定,必须对药动学性质的进行研究,即研究不同剂量下药物的药动学行为是否发生变化,有时还需研究药物在中毒剂量下的药动学性质。 第一节 非线性药物消除的动力学特征 一、非线性药物动力学的表达方法 药物的生物转化,肾小管主动分泌及胆汁的分泌,通常需要酶或载体系统参与,这些系统相对于底物有较高的专属性,且能力有一定的限度,即具有饱和性,通常这些饱和过程的动力学可以用米氏方程来表征 C指血药浓度;Vm为酶促反应的最大速率,其单位为浓度/时间;Km为米氏速率常数,其单位为浓度,其定义为酶促反应达到最大速率一半时的血药浓度。 浓度与消除速度的关系 1.当剂量或浓度较低时,C《Km, 此时米氏方程 分母中的C可以忽略不计,则上式可简化为 dC/dt = k′C 此时相当于一级过程。由图7-1可见,低浓度时logC-t为一直线。 2.当剂量或浓度较高时,C》Km 分母中的Km可以忽略不计,则米氏方程可简化为: dC/dt=Vm 此时相当于零级过程,由图7-1可见,高浓度时logC几乎不随t变化,原因是酶的作用出现饱和,此时t1/2与初浓度成正比关系 t1/2=C0/(2Vm) 即t1/2随C0而递增。 3.当剂量或浓度适中时,则米氏方程形式不变此时药物在体内的消除呈现为混合型。 二、动力学特征 据上所述,可将非线性药物动力学的动力学特征总结如下: 1.高浓度时为零级过程。 2.低浓度时为近似的一级过程。 3.消除速率和半衰期不再为常数,而与初浓度C0有关。 4.AUC与剂量不成比例。 三、非线性药物动力学的鉴别方法 1.LogC—t图形观察法 药物静注后,作logC—t图,若呈明显的上凸曲线可考虑为非线性动力学,若为直线或下凹曲线则可初步判断为线性动力学,见图7-2所示。 图7-2 非线性动力学与线性动力学的logC-t图比较 2.面积法 对同一受试者给予不同的剂量,分别计算AUC值,若AUC与X0间呈比例,说明为线性,否则为非线性。若AUC随剂量增加较快,可考虑为非线性消除;若AUC随剂量增加较慢,血管外给药的情况下可考虑为吸收出现饱和,即非线性吸收。如图7-3所示。 图7-3 线性与非线性动力学的AUC与剂量X0间的关系 四、t1/2和AUC与C0间的关系 对于单室系统,按单纯饱和过程消除的药物静注后,血药浓度的经时过程可通过米氏方程的积分形式来表征: 可化为 当t=t0时, Vmt0+ i=–KmlnC0–C0 上述两式相减得: 1.半衰期t1/2 C=C0/2时,t–t0=t1/2,代入公式7-8可得: t1/2表现为浓度C0依赖性 2.血药浓度曲线下面积(AUC) 将米氏方程形式改变后可得: 根据t=0时,C=C0;t=∞时,C=0,对公式作定积分得: 当浓度很低时(Km C0/2),上式简化为 接上页 此时AUC与初浓度或剂量成正比。 当浓度很高时(KmC0/2) ,上式简化为 此时AUC与初浓度或剂量的平方成正比,其关系为抛物线形式。 第二节 米氏参数的估算方法 在计算机普及应用之前,对非线性方程多采用数学变换使其直线化的方法进行解析,由

文档评论(0)

love874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