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发病学说幻灯片.ppt

  1.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基础理论 第七章 发病 上海中医药大学 主要内容 概说 发病原理 发病类型 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一、概说 发病学说,是研究疾病发生的途径、机理、规律以及影响发病诸因素的理论。 疾病的发生一般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机体自身的功能紊乱和代谢失调, 二是外在致病因素对机体的损害和影响。 《内经》提出了“内外合邪”的发病观---发病机理 首次提出“伏气致病” 说--- 发病类型 二、发病原理 中医学认为发病原理在于邪正相搏。 正气是决定发病的主导因素,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邪正相搏是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原理。 疾病的过程就是正邪斗争的过程。 (一)发病的基本原理 正气与发病 邪气与发病 邪正相搏与发病 1、正气与发病: 正气:是一身之气相对邪气时的称谓,包括人体的机能活动(包括脏腑、经络、气血等功能)和抗病修复能力,是指人体内具有抗病、祛邪、调节、修复及对外环境适应等作用的一类精微物质。简称“正”。 阴气---凉润、宁静、抑制、沉降---抑制阳邪 正气 阳气---温煦、推动、兴奋、生发---抵抗阴邪 正气强弱取决于三个基本要素: 脏腑等组织结构的完整性. 精气血津液的充盈. 各种生理功能的正常有序. 正气的防御作用: 抵御外邪 驱除病邪 修复调节 维持脏腑经络 机能的协调 正气在发病中的作用: 正虚感邪而发病 正虚生邪而发病 正气强弱可决定发病的 证候性质 2、邪气与发病: 邪气,泛指各种致病因素,包括存在于外界或人体内产生的种种具有致病作用的因素。即病因。简称“邪”。 “邪气发病”是中医学的一个基本观点。 邪气的损害作用有三个方面: 导致生理机能失常---阴阳失调,精气血津液的代谢及功能障碍脏腑经络功能失调 造成脏腑组织的形质损害---损伤皮肉筋骨、脏腑经络等 改变体质类型---影响其对疾病的易患倾向 邪气在发病中的作用: 形成疾病发生的原因 影响发病的性质、类型和特点 影响病情病位 某些情况下主导疾病的发生 3.邪正相搏与发病 决定与否 决定证候类型 总结:正邪在发病中的作用 1.正气不足是发病的内在根据 (1)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素问?刺法论》 (2)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素问? 评热病论》 外邪乘虚而易袭人体. 正虚 无力祛邪外出,邪气入里. 病情迁延不愈----后遗症. 2.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1)影响发病的性质、类型和特点 (2)影响病情和病位、预后 (3)在一定的条件下,邪气起主导作用。 3、邪正相搏,邪胜正负则发病 正胜邪则不发病 邪胜正则发病 邪正相搏发病与否示意图 (二)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 可归纳为环境因素、体质因素和精神状态三个方面。 (一)环境与发病 1.气候因素 2.地域因素 3.生活工作环境 4.社会环境 (二)体质与发病 1.决定发病倾向 一般来讲: 体质强盛,不易感邪发病;或虽被内外邪气所扰,病后易趋实证。 体质弱,则易感邪发病,发病后易趋虚实夹杂证,或虚证。 2.决定对某种病邪的易感性 阳虚之体,每易感受寒邪; 阴虚之质,每易感受热邪。 肥人或痰湿内盛之体,易感寒湿之邪,易患眩晕、中风之疾; 瘦人或阴虚之质,易感燥热之邪,易患肺痨咳嗽诸疾。 3.决定某些疾病发生的证候类型 (1)感受相同的病邪,因个体体质不同,可表现出不同的证候类型。 (三)精神状态与发病 精神状态好,情志舒畅,则正气强盛,邪气难以入侵,或虽受邪也易祛除。 突然强烈的情志刺激可扰乱气机、伤及内脏而致疾病突发。如临床中常见的突发性的胸痹心痛、中风病等,可因强烈的情志刺激而诱发。 长期持续性的精神刺激,如悲哀、忧愁、思虑过度易致气机郁滞或逆乱而缓慢发病,可引起消渴、胃脘痛、癥积等病的发生。 三、发病类型 感邪即发 徐发 伏而后发 继发 合病 复发 合病与并病区别:

文档评论(0)

love874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