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晋文之事第二课时(公开课)分解.ppt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齐桓晋文之事 比喻论证 用容易理解和浅显的事物来说明不易理解和较深的道理,将抽象的道理具体化。   读书如饮食。出生的婴儿只能喝奶,大一些的婴儿可以吃点粥,长出牙齿的孩子可以吃米饭,再大些可以吃馒头,成人则什么都能吃了。让一个还没有牙齿的孩子啃肉骨头,他是吃不了的。   读书亦如此,有人的阅读欣赏能力尚在婴儿阶段,他只能读内容浅显的作品,有人已经是成人的水平,那些最艰深的著作正是他的最爱。   经典作品,就像营养丰富又质地坚硬的食物,尚未具备咀嚼和消化它的能力的人觉得它无味是必然的。 ------如梦小语 学习目标 1.掌握抑、危等重点实虚词的用法,提 高文言文翻译理解的能力。 2. 学习运用比喻、排比等论辩的方法。 3. 辩证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学习孟子心忧天下的精神。 前文回顾 1.首先避实就虚,转移话题,从“霸道”引出“王道”观点。 2.接着通过“牵牛过堂下”的举实例方法说明齐宣王有实行王道条件——“不忍之心”。 3.通过”百钧和秋毫”、“挟泰山以超北海和为长者折枝”等比喻指出齐宣王不实行“王道”不是“不能”而是“不为”。 4.最后表明只要推恩就可以成就王业。 合作探究 按需交流 点拨提升(一) 1、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 译文:难道您发动战争,使将士冒生命危险,与各诸侯国结怨,这样以后心里才痛快吗? 2、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译文:您是想开拓疆土,使秦国、楚国来朝见,统治整个中原地区,安抚四方的少数民族。以这样的做法来求这样的欲望,就像爬到树上去找鱼一样。 3.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盖亦反其本矣。 译:天下的土地,方圆一千多里(的国家)有九个,齐国的土地总算起来也只有其中一份。以九分之一(的力量)去使九分之八(的力量)降服,这与邹国和楚国打仗有什么区别呢?何不回到根本上来呢。 4.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 译:天下那些憎恨他们君主的人都想跑来向您申诉。如果像这样,谁还能抵挡您呢? 点拨提升(二) 1.用“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一组排比来故意揣测,委婉引出齐宣王的大欲,为下文否定他的实现大欲做法做准备。 2、孟子用“缘木求鱼”的比喻来形象地说明齐宣王征服天下的做法是南辕北辙,危害很大,彻底击碎齐宣王的美梦。 3、用“小不敌大,寡不敌众,弱不敌强”一组排比和“邹楚之战”的例子使齐宣王认识到自己实力的薄弱,武力统一天下会招致灭亡。 4.“今王发政施仁……皆欲赴愬于王”用排比展现了发政施仁的美好远景,使齐宣王明白“保民而王”的好处,从而最终接受“王道”的主张。 孟轲,是邹国人。他曾跟着子思的弟子学习。当通晓孔道之后,便去游说齐宣王,齐宣王没有任用他。于是到了魏国,梁惠王不但不听信他的主张,反而认为他的主张不切实情,远离实际。当时,各诸侯国都在实行变革,秦国任用商鞅,使国家富足,兵力强大;楚国、魏国也都任用过吴起,战胜了一些国家,削弱了强敌;齐威王和宣王举用孙膑和田忌等人,国力强盛,使各诸侯国都东来朝拜齐国。当各诸侯国正致力于“合纵连横”的攻伐谋略,把能攻善伐看作贤能的时候,孟子却称述唐尧、虞舜以及夏、商、周三代的德政,因此不符合他所周游的那些国家的需要。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仁政思想   春秋战国是社会大变革的乱世,所谓乱世用法治世用仁,春秋战国时期儒家的仁不能满足诸侯国的利益诉求,也不能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诉求,所以不被接受。 等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447776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