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解析.ppt

第四课-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解析.ppt

  1.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课-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解析

他是唯一一位连任四届的美国总统(1933-1945); 他是唯一一位坐在轮椅上的美国总统; 他被人们喻为“狮子”和“狐狸”;他是继华盛顿林肯后最受美国和世界公众欢迎的美国总统. 他是唯一一位连任四届的美国总统(1933-1945); 他是唯一一位坐在轮椅上的美国总统; 他被人们喻为“狮子”和“狐狸;他是继华盛顿林肯后最受美国和世界公众欢迎的美国总统. 有人说:林肯拯救了美国,而他拯救了整个资本主义制度 ; 富兰克林.罗斯福 Franklin D. Roosevelt 1882~1945 一直被视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是20世纪美国最富众望和受爱戴的总统,也是美国历史上惟一连任4届总统的人,从1933年3月起,直到1945年4月去世时为止,任职长达12年。 三、罗斯福新政 1.背景 ①胡佛总统延续传统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使危机迟迟得不到解决。 ②罗斯福以“新政”为口号当选总统。 新政 2.内容 材料一:1933年《国家工业复兴法》:由政府出资扶植大企业,政府调节工业生产中的问题,各个工业企业制订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产品价格、销售市场的分配…… (1)材料一描述的是罗斯福总统对哪一行业的调整? (2)为此,罗斯福政府了一部什么法律? (3)在调整中,起到关键作用的是谁?你是如何判断的? 工业 《国家工业复兴法》 政府 讲 材料二:1933年3月5日,罗斯福就职后的第二天就下令全国银行一律休假四天,随后国会通过《紧急银行法案》:凡有偿付能力的银行才允许开业,同时,由国家拨款30亿美元贷款给大银行,支持其开业,并成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对存款实行政府保险,罗斯福保证说,”把你们的钱存入重新开业的银行比藏在床褥下更为保险。” 问题:为什么百姓敢再次将自己的存款存入银行,他们不怕银行再次倒闭吗? 材料三:农业的主要问题是农产品价格过低 1933年《农业调整法》:缩小现有的耕地面积,缩减农业产量,屠宰大批牲畜,由政府来补贴农民的经济损失。 (1)材料三描述的是罗斯福总统对哪一行业的调整? (2)缩减农业产量、屠宰牲畜,会起到什么效果? (3)销毁物资损害了农民利益,但是为什么没有引起农民的不满情绪? 农业 提高农产品价格 公共工程署(PUBLIC WORKS ADMINISTRATION)主要解决工业复兴和失业问题。前后共投资40亿美元,实施了34000个建设项目,包括公共建筑,高速公路、桥梁、水坝等。 大规模兴建公共工程,使失业者重新获得工作。 “新政”实施前,只有10%的乡村能用上电。到1941年,由于政府的低息贷款的投入,已有40%乡村用上了电力。 建设中的田纳西水利工程 建成后的水坝 美国公民领取的失业保险卡 罗斯福新政 美国国民总收入增长示意图 美国公司利润增长示意图 罗斯福新政 评价:①实质——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但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实质,也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②影响——经济上: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通过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局部调整了生产关系,美国经济得以缓慢地恢复起来。(减轻危机破坏,促进生产恢复) 政治上:新政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处境,缓和了阶级矛盾,遏制法西斯势力 ,挽救和加强了美国的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对世界:开创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新政通过法律形式,把国家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固定了下来,从此,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迎来了以国家干预经济为主要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为什么罗斯福被称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 带领美国人民摆脱经济危机 将社会主义国家对经济干预的经验借鉴到资本主义社会中,使资本主义制度再次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 * * * * * * * * * LOGO 寒冷的北风呼啸着,一个身穿着单衣的小女孩蜷缩在屋子的角落里。 “妈妈,天气这么冷,你为什么不生起火炉呢?”小女孩在瑟瑟发抖。 妈妈叹了口气,说:“因为我们家里没有煤,你爸爸失业了,我们没有钱买煤。” “妈妈,爸爸为什么会失业呢?” “因为煤太多了。” 这是发生在20世纪三十年代初,一个美国煤矿工人家的场景。 与此同时,在密西西比河畔,农场主们正在将一桶桶的牛奶倒入河水,把一车车的大肥猪倒进河中,仅1933年一年就有640万头猪被活活扔到河里淹死,有5万多亩棉花被点火烧光。同样在英国,在法国,在荷兰,在丹麦,整箱的桔子,整船的鱼,整袋的咖啡豆被倒进大海, 无数的奶牛、小羊被杀死—— 第4课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飞扬的二十年代 “炫耀性消费”成为时代潮流

文档评论(0)

little2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