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生厌学表现中.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农村小学生厌学表现、原因及对策探讨 泗洪县金锁镇中心小学 卢明艳 内容摘要: 我们调查到的农村小学生厌学的表现有应付、胆怯、对抗和自卑,并从学生自身、家庭影响、学校教育与社会环境四个方面剖析了学生厌学的原因,探讨从家庭、教师、学校管理和社会等方面入手,逐步形成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解决农村小学生厌学问题的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党和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惠民优教政策,如农村税费改革的不断深入,两免一补政策、校舍维修机制、公用基金保障机制、教师工资保障机制等逐步落实。并执行新课程标准,落实新课程计划和新作息时间。学生的课业负担轻了,在校时间短了,不再有堆积如山的作业,不再有雪花般的试卷,不再有无止无休的抄写背诵,不再为交学费发愁。照说,学生应该安心学习了。但实际情况并不容乐观,而今的农村小学生许多不愿意学习,相当一部分学生厌学情绪比较严重,表现为上课无精打采、注意力不集中,对教师的提问一问三不知,不想做作业,甚至逃学。国家创造了这么好的教学条件,学生为什么还会有厌学情绪产生呢?对此,笔者从家庭、学校、社会、学生自身等因素进行了调查、分析和思考。 一、农村学生厌学现象调查: “作为基础教育危机的一种表征,我国中小学厌学现象也有愈来愈严重的趋势。”①在参与我校“农村小学生厌学情绪产生的原因及对策”课题研究活动中,笔者发放了120份问卷到所处农村的小学,对农村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现状情况进行了一次调查,数据显示:有近一半的学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厌学心理,并且有小学低年级到高年级有逐增的倾向。我们进一步对不同程度存在厌学情绪的学生进行了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能力等情况。在课堂上观察其学习行为、习惯等,了解导致学生厌学倾向的直接原因。这一次主要通过谈话式进行,与学生交谈,进行家访等。通过调查我校李前进对学习不感兴趣,基础差,认为学习好与不好不重要,考上大学也不好找工作,自愿在家务农。如学生刘可欣,他在问卷中写道:一开始,他的学习成绩还不错,后来因为有一次表哥带他到电子游戏室打游戏,从此就迷上了。于是,他每天放学后都去打游戏,把作业扔在一边,上课时也想着游戏。学习成绩明显退步。老师知道后,严厉地批评他,而家长却不当一回事。学习成绩的不理想,家长和老师的批评,电子游戏的诱惑,使他越来越不想学习。越是不想学习,越是想打电子游戏,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他开始厌学了。又如学生王素芹,她在问卷中写道:“因为我的阅读理解能力特别差,所以学习成绩总是跟不上。由于我学习成绩不好,同学们都不愿意跟我玩,还经常嘲笑我。我觉得自己很无能,不管我怎么努力也无济于事。我觉得学习真是一件痛苦的事,我真的不想再学习了。”黄柳的话,让我们明白了一个因学习不好而被同学冷落、嘲笑、孤立的苦恼。她在这样一个没有集体温暖的班级中,又怎么会对学习有信心呢?又怎能不产生厌学的情绪呢?还有的学生是因为家庭环境的影响,家长没有文化,爱好打麻将,没有时间管孩子,所以学生才产生厌学的心理。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厌学的表现主要有如下几种情况: 1.应付缺少主动性抱着消极态度听课,缺乏独立学习的习惯学习活动完全处于消极被动状态注意力极易分散,有意注意少,无意注意多。胆怯由于不愿学,学而不会,提不起精神成绩越来越差,形成恶性循环。课堂上害怕老师提问,心理常处于紧张状态对抗由于成绩差,他们的自尊心很少受到别人的关注和重视,而不守纪律,小动作,与老师对着干,上课故意找碴,气老师对老师、家长的劝说有抵触情绪,逆反心理较强自卑很少与家人沟通,不愿和老师沟通,在家骗父母,在校骗老师。虚荣心强,意志薄弱,稍受挫折,便情绪波动,。 学习动机动机是直接推动人去活动的内部动力。上课不专心完全为了“奉父母之命”,实现家长的愿望,应付老师的“差使”,完全在家长和老师的检查督促下的被动学习。人格特征不良的人格特征是学生厌学的影响源和催化剂。内向型学生孤独缄默抑郁多思,难以适应外部环境情绪不稳定的学生冲动、紧张、多疑;个性极强的学生往往夜郎自大、偏执、敌对。这些不良的人格特征会影响到神经活动的灵活度、平衡度,从而使学生知觉、记忆、思维等功能受阻,学生的自尊程度和自信性降低,造成习得性无力感和不良的自我意识。 面对如此复杂的情况,契约法是指教育者与厌学者及家长共同协商后签订对双方都具有约束力的契约(如家长不得随意违反有关规定,随意职责、打骂、惩罚孩子,必须做到……;儿童不得随意违反有关规定,必须做到不逃学……),契约要明文规定对双方的奖惩方法,对违反契约和符合契约的行为分别给予奖惩。家长和教师、学生可以通过共同协商来签订契约的方法来矫治其行为。由于契约是双方自愿签订的,双方经过平等、民主协商后共同确认,所以比较容易消除学生对教育者的抵触情绪,容易使学生接受教育者提出

文档评论(0)

kehan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