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4系统聚类分析方法
第六章 地理系统的聚类分析与判别分析 第一节 地理系统的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方法: 是定量地研究地理事物分类问题和地理分区问题的重要方法。常见的聚类分析方法有系统聚类法、动态聚类法和模糊聚类法等。 一. 聚类分析的数据处理 在聚类分析中,常用的聚类要素的数据处理方法有如下几种: ① 总和标准化。分别求出各聚类要素所对应的数据的总和,以各要素的数据除以该要素的数据的总和,即 这种标准化方法所得到的新数据满足 例:下表给出了某地区九个农业区的七项指标,它们经过极差标准化处理后,如表3.4.3所示. (二) 距离系数 距离:是事物之间差异性的测度,是系统聚类分析的依据。 常见的距离有 : ① 绝对值距离 ② 欧氏距离 ③ 明科夫斯基距离 1.直接聚类法 2. 最短距离聚类法 3. 最远距离聚类法 四. 系统聚类法距离公式的统一表达 最短距离和最远距离:可以用一个公式表示--- 用下图表示二者关系: 五. 系统聚类分析实例 对中国大陆31个省级区域第三产业综合发展水平进行类型划分及差异性程度分析--- 聚类指标选择 (选取如下7项指标 ) ① y1——人均GDP,它反映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状况和一般水平; ② y2——人均第三产业增加值,它反映了人均服务产品占有量或服务密度; ③ y3——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它反映了工业化水平和产业结构现代化程度; 聚类结果分析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② 在第一步所得到的8×8阶距离矩阵中,非对角线元素中最小者为d57=0.83,故将G5与G7归并为一类,记为G11,即G11={G5,G7}。按照公式分别计算G1,G2,G3,G6,G8,G10与G11之间的距离,得到一个新的7×7阶距离矩阵如下: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③ 在第二步中所得到的7×7阶距离矩阵中,非对角线元素中最小者为d28=0.88,故将G2与G8归并为一类,记为G12,即G12={G2,G8}。再按照公式分别计算G1,G3,G6,G10,G11与G12之间的距离,得到一个新的6×6阶距离矩阵如下: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④ 在第三步中所得的6×6阶距离矩阵中,非对角元素中最小者为d3,10=1.23,故将G3与G10归并为一类,记为G13,即G13={G3,G10}={G3,(G4,G9)}。再按照公式计算G1,G6,G11,G12与G13之间的距离,得到一个新的5×5阶距离矩阵如下: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⑤ 在第四步所得的5×5阶距离矩阵中,非对角线元素中最小者为d1,12=1.52,故将G1与G12归并为一类,记为G14,即G14={G1,G12}={G1,(G2,G8)}。再按照公式分别计算G6,G11,G13与G14之间的距离,得到一个新的4×4阶距离矩阵如下: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⑥ 在第五步所得的4×4阶距离矩阵中,非对角线元素中最小者为d6,11=1.78,故将G6与G11归并为一类,记为G15,即G15={G6,G11}={G6,(G5,G7)}。再按照公式分别计算G13,G14和G15之间的距离,得到: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 Cop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3.1.四层一次层压埋盲孔板.doc
- 2016年度部门工会总结评优汇报ppt-图书馆.ppt.ppt
- 4应急物资运输保障机制研究-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doc
- 3组.ppt.ppt
- 3-3科技危机与立法.ppt
- 5.3.4替代的组播协议.ppt
- 5月4日,计算机04中队开展青春飞扬新飞翔主题教育-大连海事大学.doc
- 4.使用行事历-教育部校园云端电子邮件.doc
- 6.建筑工程费用定额.ppt
- 6-项目总结报告.doc
- 电路的基本定律.ppt
- 参考范文20XX虎年教育系统三句半台词.doc
- 2023小学体育兴趣小组活动参考计划范文五篇.docx
- 第03讲 基本不等式(学生版) 备战2025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核心考点精讲精练(天津专用).pdf
- 物业维修工程标准合同汇编3篇.docx
- 广东省汕头市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次月考A卷.doc
- 筑牢安全红线守护校园平安(课件)小学生主题班会通用版.pptx
- 第08讲 对数函数(教师版)备战2025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核心考点精讲精练(天津专用).pdf
- 第03讲 基本不等式(教师版)备战2025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核心考点精讲精练(天津专用).pdf
- 完整word动物医学专业动物生理学试题库-期末考试-兽医考研-专用.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