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隧道土建说明.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01隧道土建说明

隧 道 土 建 设 计 说 明 一、概述 ××隧道位于××境内,起迄桩号为K0+340~K0+820,全长480m,其中明洞长6m,暗洞长474m。 ××隧道施工图设计是依据初步批复及审查意见进行设计的。明洞按明挖施工,暗洞按新奥法(NATM)施工。 初步设计批复执行情况 初步设计批复基本已执行,施工图在初步设计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优化。 主要设计标准规范 1、《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 2、《公路隧道交通工程设计规范》(JTG/T D71-2004)。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4、《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JTJ026.1-1999)。 5、《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042-94)。 6、《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7、《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2)。 8、隧道围岩分类按《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执行。 强制性条文执行情况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2): 第3.0.6条已执行。 《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 004-89): 第5.2.1条、第5.3.3条、第5.3.6条,均本条未发生。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 第1.0.3条、第1.0.5条、第1.0.6条、第3.1.1条、第7.1.2条、第10.1.1条、第15.1.1条、第15.1.2条、第16.1.1条等,均已执行。 第1.0.7条、第3.1.3条,在施工监测、施工反馈意见后执行。 隧道主要技术标准 隧道按《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及《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规定,结合远期交通量,采用单洞隧道。 隧道设计车速 隧道几何线形与净空按40km/h设计。 隧道照明设计速度按40km/h设计。 隧道建筑限界 根据《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及《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规定确定: 建筑限界基本宽度 行 车 道:W-2×3.5m; 侧向宽度:L-2×0.5m; 人 行 道:R-2×1.0m。 隧道建筑限界净高:5.0m,检修道净高:2.5m。 4、隧道交通工程及附属设施 隧道按照《公路隧道交通工程设计规范》(JTG/T D71-2004)及预测交通量对隧道交通工程进行了分级,划分等级为:B级。 隧道交通工程设施配置按《公路隧道交通工程设计规范》(JTG/T D71-2004)要求进行了配置: 设:标志、标线、灭火器、突起路标、附着式轮廓标。 隧道工程地质概况 1、地形地貌 隧道通过丘陵陡坡地貌,地形起伏较大,地面高程40~160m,自然坡度10~45°,地表植被发育,以毛竹、板栗、杉以及低灌草本植物为主。 2、地层 据地表调查及钻孔揭露,丘陵边坡下部覆盖薄层残坡积(el-dlQ)土层,厚1.3~4.4m等,河床阶地出露冲洪积(al-plQ3)含粘性土卵石,丘陵地段基岩裸露,岩性为西山头组凝灰岩,岩石风化较弱,主要地层分述如下: Ⅲ1(含角砾)亚粘土(al-plQ3): 灰黄色,硬塑,稍湿。粘性土占50%以上,角砾约20~30%,粒径0.2~0.5cm之间,全~强风化状,次棱角状,含碎石10%。厚2.0m左右。推荐地基土容许承载力[σ0]=180 KPa ,钻孔灌注桩桩侧土极限摩阻力[τi]=40KPa。 Ⅲ2含粘性土卵石(al-plQ3): 灰黄色,中密,湿。粘性土约占20%左右,卵石占60~70%,粒径2~5cm居多,次圆状,成份为强风化凝灰岩夹全风化状,胶结较好。厚2.0~4.0m,推荐[σ0]=260 KPa,[τi]=60KPa。 Ⅳ1含角砾亚粘土(el-dlQ) 灰黄色,硬塑,稍湿。粘性土占50~60%,角砾20~30%,粒径0.2~0.4cm居多,全~强风化状,次棱角状,碎石、块石10%。厚3.2m。推荐[σ0]=160 KPa,[τi]=35KPa。 Ⅳ2含粘性土角砾(el-dlQ) 灰黄色,稍密,湿。角砾40~50%,强风化状,粒径0.2~0.5cm居多,棱角状~次棱角状,粘性土20~30%,呈全~强风化状,夹块石少量。厚4.4m。推荐[σ0]=200 KPa,[τi]=45KPa。 Ⅳ3含粘性土碎石(el-dlQ) 灰黄色,中密,稍湿。碎石约占60%以上,粒径2~10cm居多,棱角状,成分为强风化晶屑凝灰岩,粘性土20%左右,其余少量。厚1.3m。推荐[σ0]=260KPa,[τi]=60KPa。 Ⅶ强风化霏细斑岩: 灰黄色,霏细结构,块状构造。岩石较硬,硅化蚀变较强,岩体破碎,节理发育。岩体呈碎石、块石状,RQD=20%。

文档评论(0)

00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