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程度与再犯危险评估-ccu.edu.tw.ppt

  1. 1、本文档共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危险程度与再犯危险评估-ccu.edu.tw

危險程度與再犯危險評估 邱惟真 長榮大學健康心理學系 危險程度與再犯危險評估 性侵害行為形成的心理歷程理論架構 性侵害發展與路徑形成之理論架構 再犯危險病理模式 性侵害犯罪加害人評估 靜態再犯危險評估量表 動態再犯危險評估量表 性侵害加害人心理狀態評估工具:KSRS 性侵害行為形成的心理歷程理論架構 性侵害犯罪加害人評估 妨害性自主罪收容人入監評估報告書 性侵害加害人社區身心治療或輔導教育處遇評估報告書 性侵害犯罪加害人評估 採內容效度之方法所建立。 評估報告書之各個分量表主要根據國內外的文獻及多年來對此主題所進行之研究發現來進行量表之編製 。 國外文獻包括:Rice, Quinsey Harris(1991)使用136位戀童症來研究再犯之危險因子 ;Quinsey等(1995)針對178名性罪犯(124名戀童症者、28名強暴犯及26名兩者皆有)所發現可用來鑑別性加害者再犯之相關因素 ;Schiller在1997年採用1352個樣本(389個強暴犯,963個戀童症者)所發現強暴犯再犯率高的危險因子 ;Hanson Bussiere(1998)根據61個研究結果、28000個樣本所做的後設分析研究,所整理出之危險因素 。 性侵害犯罪加害人評估 國內文獻包括:陳若璋、劉志如及王家駿於2001根據544名獄中受刑人的研究發現性暴力連續犯與一次犯相較之下,性暴力連續犯之突顯特質 ;陳若璋、劉志如(2001)以強姦犯281人、兒童性侵害者165人、輪姦犯43人、近親相姦者66人及猥褻犯54人所進行之不同類型加害者特質的研究發現 ;黃軍義、陳若璋(1997)以九百餘名監獄中的受刑人為樣本,從個人成長經驗,個人行為特徵,個人特質特徵,認知特徵等四個層面的變項,探討性犯罪行為的相關成因,顯示這四個層面的變項均有顯著影響。 性侵害犯罪加害人評估 民國93年由多位曾參與性侵害加害者治療的教授、精神科醫師、心理師、社工師及獄所教誨師等實務工作者一同定期參與性侵害加害者治療督導會議。 評估報告書的製作過程主要由陳若璋教授、唐心北醫師、林正修醫師及沈勝昂教授設計及規劃。 請監所教誨師、心理師等人尋找個案實際進行施測,並藉此來評估此量表之適切性及實用性。 在定稿之後,分別於全國北中南三區開辦研討會,邀請全國參與治療之相關人員與會,針對此量表進行討論並給予相關建議以作為後續修訂之方向參考。 民國94年對此量表作最後的修定與整理。 民國99年修訂中。 性侵害犯罪加害人評估 妨害性自主罪收容人入監評估報告書 綜合整理國內外的文獻,涵蓋的向度如下:個案基本資料、犯罪資料、家族史、學校經驗、異性交往史、婚姻家庭互動關係、工作經驗、性犯罪危險性評估、目前的生理,精神狀態、性侵害加害人精神、智能狀態和危險再犯性評估等十大項。 性侵害加害人社區身心治療或輔導教育處遇評估報告書 綜合整理國內外的文獻,涵蓋下面的向度:個案基本資料、犯罪資料、親密關係、社會支持網絡、生理疾病、精神疾病及物質施用史、犯罪史、獄中處遇執行情況、再犯危險性評估、整體評估、處遇建議書等十大項。 性侵害犯罪加害人評估 執行與問題: 入監評估報告書雖明列十大向度,但實際上卻多出了兩項:精神科診斷多軸評估(請醫師填寫)、整體性評估總表,此兩項與前十大向度的關係為何,並不明朗。 對大部分的專業評估人員而言,填寫入監評估報告書基本上沒問題,但如何根據此資料做結論,並未有充分的訓練與聯結。 入監評估報告書與獄中治療之治療成效評估之間的關係亦未有清楚的聯繫。 同樣的情況亦發生在社區處遇評估報告書中。 靜態再犯危險評估量表 靜態因素九九評估表(Static-99) (董子毅,2005;林明傑、沈勝昂、盧映潔,2006) 台灣性罪犯靜態再犯危險評估量表 (林明傑、董子毅,2005;林明傑、沈勝昂、盧映潔,2006) Static-99 台灣性罪犯靜態再犯危險評估量表 在研究一,收集於1994年至1996年從台北及高雄監獄出獄之性罪犯共423位為樣本,填入由RRASOR、Static-99、及MnSOST-R收集之危險因素且依據台灣資料現況而建立之15項因素量表初稿,追蹤至2003年2月查閱刑案資料註記以了解其有無再犯,平均追蹤期為7.6年。 篩選危險因素之統計方法為卡方、Somer’s d、羅吉斯迴歸、及Cox迴歸。發現共有八個因素可以列入。 以分別追蹤一年、三年、及七年及各所篩選顯著之因素建立量表,發現預測效度各為r= .238 (ROC = .767)、 r=.328 (ROC =.811)、及r=.312 (ROC =.752),均為中度且滿意之效度。然以成人強暴犯、家外兒童性侵害犯、家內兒童性侵害犯三類性罪犯觀之,其預測效度各為r=.231 (ROC =.73

文档评论(0)

ted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