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国土学院中国地质学会地质教育研究分会2015年年会报告.ppt

云南国土学院中国地质学会地质教育研究分会2015年年会报告.ppt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云南国土学院中国地质学会地质教育研究分会2015年年会报告

题 目:地质类专业“能力本位”课程体系 改革探索 单 位: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 汇报人:齐武福 时 间: 2015年10月23日17:10—17:25 地 点:中国矿业大学(徐州)图书馆报告厅 中国地质学会地质教育研究分会2015年学术年会报告 汇报提纲 地质高等职业教育定位 1 地质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历程 2 2 2 3 下一步改革方向 1.1 “四个三”模型 1.地质高等职业教育定位 三个转化 三种职业 三类人才 三类高校 将自然和社会规律转化为学科体系 科研类 科学研究型人才 科学研究型(理科)高校 将学科体系转化为图纸方案 工程设计类 工程设计型人才 工程设计型(工科)高校 将图纸方案转化为产品、商品和财富 技术应用类 技术应用类 技术应用型(职业技术)高校 1.2 两类教育 1.地质高等职业教育定位 导向 目标 主体 基础 载体 课程 普通高等教育 学科中的系统知识和理论原理 知识 教师 应试 语言、文字 理论和实践分离 职业教育 职业活动 能力 学生 素质 项目、任务 知识、理论和实践一体化 1.3 能力本位 1.地质高等职业教育定位 盎格鲁-撒克逊国家对能力的理解更多是具体化、专门化的,或者说是“技能(skill)”;而德语系国家则强调能力的多维性和整体性,它是综合的“胜任能力(competence)”。 我们国家对“能力”的理解更接近于德国,学生“综合能力”目标是分层次的——单项能力、课程综合能力、专业综合能力。 2.1第一阶段:弱化的学科体系+强化的实践教学 2.地质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历程 标志性的改革成果是在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基础上,增加了实践课程,加大了实践教学课时,开始重视学生的单项能力训练,已经从“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过渡,但具体的某门课程主要还是知识目标的“某某学”。 2.2第二阶段:训练“课程综合能力”为主的课程体系 2.地质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历程 标志性的改革成果是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构建课程,每门课程(包括文化基础课)都有明确的能力目标。 如“矿物肉眼鉴定”、“岩石肉眼鉴定”、 “地质构造识别与制图”等;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4本“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6门省级精品课程、4本云南省高等学校“十二五”规划教材。 3.1实践课程改革 3.下一步改革方向 企业师傅3年的带徒过程大体表现为 “(初学者的)始业与择业教育—— (熟练者的)专业与乐业教育——(有能力者的)就业、创业与创新教育”,这是一个能力从单一到综合的阶梯式(甚至螺旋式)提升过程。 借鉴德国“双元制”的做法,行业概貌课程、综合能力课程、岗位能力课程都必须在企业由师傅带领完成。以地勘专业为例,“地质勘查行业概貌”跟目前我们课程体系中的 “普地”有何不同? 3.1理论课程改革 3.下一步改革方向 因为培养的是符合现代大工业要求的高素质高技术技能人才,不能仅靠经验,每个阶段的能力训练还需要相应的理论课程配合,所以学徒才有必要同时到学校去学习理论课程。这些理论课程自然还是有文化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之分,问题的关键:三者是什么关系? “大楼模型”向“大树模型”转变 3.2理论课程改革 3.下一步改革方向 我们现在的地质类专业,单就基础地质类课程而言,一般是按“普地—矿物—岩石—构造—(古生物地史)——(区域地质及大地构造)”顺序开设,这就是非常典型的大楼模型。 而按大树模型,配合区域地质调查能力由低级到高级的训练 ,可以考虑(但不一定准确)按 “基础地质(初等)——基础地质(中等)——基础地质(高等)”顺序开设。

文档评论(0)

7598659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