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慈寺的前世今生.doc
                    大慈寺的前世今生
 
   今日成都及与成都有关的文人多年来不遗余力地讴歌大慈寺的宽容与悲悯,甚至不吝笔墨赞美大慈寺露天茶馆的阔大场景与茶博士的手艺,他们是为了什么呢? 
 
  成都城西和城南有两处人文胜地天下闻名,那就是武侯祠和杜甫草堂。但在闹市区还有一个名胜叫大慈寺,知道的人恐怕就不是很多了。然而成都的文人们却把它当成了蜀文化的象征之一,说不到大慈寺,等于没到过成都。若要问个为什么,他们大多会口若悬河般地向每一个造访成都的人们娓娓道来。 
  “安史之乱”时,中原板荡,战乱不断,流民纷纷入蜀。当时有个和尚叫英干,在成都街头施粥济民。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安禄山攻陷长安,唐玄宗遂带着他的近臣、嫔妃和宫廷艺术家们历经艰辛逃至蜀中(当然,杨贵妃被赐死在马嵬坡了,没来成)。陛下听闻英干的善行后很受感动,特召其进了行宫,精神与物质奖励并施,赐地千亩以建寺,并御笔亲书“大圣慈寺”门额。后来他的儿子肃宗李亨即位后,又赐匾“敕建大圣慈寺”,千里迢迢送往成都。这就是大慈寺的由来。 
  其实,这段说法是颇为写意的,大慈寺远非李隆基来了才赐地敕建,严格说来是始建于魏、晋(也有说隋代的),极盛于唐、宋,随后才慢慢衰败下去。有书为证:宋普济《五灯会元》道,印度僧人宝掌“魏、晋间东游此土,入蜀礼普贤,留大慈”。这样算来,大慈寺已有1600多岁了。 
  该寺盛时,其面积几乎占了成都老城东区的一小半。西到今日的商业场、春熙路,东抵旧城墙脚下,南至今镗钯街、红石柱横街,北达现天涯石北街、四圣祠一线。当时寺内有96个院子,楼、阁、殿、塔、厅、堂、房、廊共8524间。建筑之壮丽、规模之宏大、僧人之众多(据说极盛时多达2万),都远超唐代其他著名寺院。即使是京城长安的大慈恩寺,也不过“凡10余院,总1897间,敕度僧300人”而已。大诗人陆游游览过大慈寺后写道:“万瓦如鳞百尺梯,遥看突兀与云齐。宝帘风定灯相射,绮陌尘香马不嘶。星陨半空天宇静,莲生陆地客心迷。归途细踏槐阴月,家在花行更向西。”――差点连回家的路都找不到了。 
  于是,就有了天竺高僧口中的“震旦第一丛林”。其实“大”还不是它最令人骄傲的理由,大慈寺之所以成为当时中国的著名古刹,还有一个重要原因――著名高僧玄奘法师于西天取经前,曾在此寺受具足戒,并在成都生活长达5年。正是这5年的潜心修法,最终奠定了玄奘远赴天竺取经的思想动因。而早在贞观元年,玄奘就陈表太宗请求允其西行取经,却未获批准。但玄奘“去意已决”,以至于最终“冒越宪章,私往天竺”,后经5万余里的长途跋涉,完成了他的历史壮举。 
  大慈寺不但是玄奘法师受戒之处,而且画圣吴道子及其大弟子卢楞伽等画家还在此留下了无数精美的壁画――它们的艺术成就远远超过后人在敦煌莫高窟内所发现的那些作品。曾长期工作于大慈寺的成都作家肖平在其书中写道:有一次,苏东坡到寺游览,背着手踱着方步在寺中东瞧西看。等他看完大慈寺白色粉墙上一堵堵鲜活的绘画后,这位在中国文化史上大放光彩的四川人呆了,翘起大拇指对同行的人说,“此地壁画精妙盖世!” 
  苏大文豪此言绝非夸大铺张之辞。当时的大慈寺壁画据说有1591幅之多,光吴道子的亲笔之作就超过10幅。时任成都府尹李之纯在他的《大慈寺画记》中如此断言:“举天下之言唐画者,莫如成都之多,就成都较之,莫如大圣慈寺之盛……” 
  然而,大慈寺在我儿时的记忆中却不叫大慈寺,而是被称做“太子寺”。我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太子寺”时还没上小学。那次去“太子寺”的目的也不是游玩,而是“探监”――据说是因为“二月逆流”(谭震林、陈毅、徐向前、叶剑英等“三老四帅”“大闹怀仁堂”后的那一小段时间)抓了一些人,我父亲也在其中,被关在了大慈寺里。那时候“破四旧”,大慈寺终于有了新用场。 
  犹记得,黄口小儿的我,扯着母亲的衣角随她穿梭于寺外汹涌的人潮中,根本没法进寺。母亲也只管一边跟人打听消息,一边浏览那些横七竖八重重叠叠的大字报,压根儿不理我的“十万个为什么”。“十万个”当然是夸张的说法,记得当时我问过的一个问题跟本文有关――这个地方为什么叫“太子寺”?依稀记得当时母亲被我问急了,于是敷衍了一句:以前这里关过太子。 
  对于我接下来的“太子是谁”等没完没了的追问,母亲根本没工夫搭理,因为此时“太子寺”的大门突然洞开,从里面冲出一队三轮摩托车,上面坐着威风凛凛的军人(也可能是警察,记不真切了)。但见我们面前的人群蓦然间往两边迅速分开,给摩托车队让出一条路来。 
  我妈没告诉我的答案,很多年后我从书中得到了。话说唐玄宗赐地千亩给英干扩建大慈寺,同时还钦点正云游至蜀的新罗国(其疆域大概相当于今天的韩国)三王子无相禅师亲自督建。传说该新罗国王子自愿出家为僧,开元十六年(公元728年)到大唐,后入蜀游学,遇高僧处寂,获禅号“无相”。因其俗家姓金,成
                 原创力文档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