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传播媒体角色新论.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媒体环境下传播媒体角色新论.doc

新媒体环境下传播媒体角色新论   摘要:自2015年9月以来,北京、苏州、太原、无锡等地的学校被曝出校内塑胶跑道疑似有毒的消息,各大媒体争相调查报道事件的真相。本文通过媒体在疑似“毒跑道”公共安全事件中的表现,将传统媒体环境时期和新媒体环境时期的媒体功能观进行了对比,总结了在新媒体环境下媒体新的角色定位。在新媒体的大环境下,媒体的传播者、引导者、服务者和监督者的角色发生的新转变。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媒体角色;“毒跑道”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CN61-1487-(2016)08-2-0041-03   自2015年9月以来,北京、苏州、太原、无锡等地的学校被曝出校内塑胶跑道疑似有毒的消息,经过媒体的调查,发现学校的很多场地质量不合格,其中学校新建的塑胶跑道中甲苯、二甲苯等有害物质的含量严重超标。事件发生后,学校和相关部门拿不出任何的合乎标准的质检报告。因为塑胶跑道在室外会释放多少有毒物质,尚无检测标准。   一、事件还原   2015年9月,江苏省苏州市元和小学十几名小学生陆续出现了流鼻血、头晕、起红疹等症状,家长纷纷将矛头指向学校新建的塑胶跑道。事发后,校方暂时停课,并拆光了塑胶跑道,这一场风波才逐渐平息。同样在9月,江苏无锡、南京、常州等地的小学,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1]2015年10月,北京市丰台区芳草地小学丽泽分校的学生陆续出现连续一周流鼻血、双臂出现红疹的症状,丰台区教委和校方先后出具了跑道生产方在施工之前提供的质量合格检测报告及空气质量检验报告,但这两份结果都被媒体披露造假。随后,学校将红绿相间的塑胶跑道全部铲除。今年5月下旬,成都一所被标榜为城北“最现代化小学”的学校,有部分学生出现了流鼻血、出红疹、呕吐、眼睛红肿等症状。家长们怀疑学校刚刚装修的教室和新铺的塑胶跑道有毒。当地教育局负责人表示,承建方委托了四川省建筑质量检测中心对学校室内及运动场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均显示正常。[2]   二、基于大众传播媒介平台的各方意见汇聚   (一)受众反应:舆情集中,惩治问责   “毒跑道”事件被各大媒体报道之后,在社会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形成了众多舆情,主要集中在关爱孩子、严惩生产公司、问责政府等方面。一位名为“@自由的话世界”的微博用户在《南方周末》6月12日的《“毒跑道”缘何频发》这篇文章下面留言说:“不能让祖国的未来倒在不良建筑商的黑心跑道上,更不能让技术检验者成为戕害孩子们的帮凶。“@大眼睛可可”在6月22日新浪新闻的官方微博下留言表示:“监管严重缺失让毒跑道大行其道。”还有人针对跑道提出了疑问和质疑,很多网友在各大官媒下留言说:“究竟是废旧轮胎有毒,还是胶水有毒?”。舆情虽然多种多样,但是总体上舆论的指向还是在问责政府、严惩施工单位上。   (二)媒体反应   1.媒体作为“传播者”的反应。媒体作为新闻的传播者,需要每天每时向受众提供各种讯息,使人们更加全面了解客观世界。自2015年10月江苏等地被曝出疑似“毒跑道”的事件之后,各大媒体在第一时间建立起传播平台,全方位多角度地报道了此次事件的发展。下表是2015年10月以来各大媒体对“毒跑道”事件的部分报道。   2015年10月,央视曝出江苏多地学校塑胶跑道疑似有毒并且危害学生健康的新闻之后,引起了政府部门、各大媒体、学校、家长和社会的高度重视。《中国青年报》的《毒跑道频频出现:标准宽松 低价竞争监管不力》一文,将“毒跑道”背后的利益链条揭露了出来;2016年6月22日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对北京“毒跑道”事件进行了综合性的报道,曝光了“毒跑道”生产的内幕。这件事情在经过报纸、电视和网络媒体的全方位报道下,已经完全被受众了解且熟知,媒体起到了关键的传播者的作用。   2.媒体作为“推进者”的反应。媒体在这次疑似“毒跑道”的事件中,起到了很大的推进作用。2015年北京市丰台区教委于10月29日向家长出具了跑道生产方在施工之前提供的质量合格检测报告及空气质量检验报告,但是这份报告在12月份的《中国青年报》刊发的有关报道中被证实造假。   疑似“毒跑道”事件频发,在经过媒体的大力报道之后,江苏省苏州市元和小学、北京市丰台区芳草地小学丽泽分校等学校迫于舆论的压力,将跑道全部铲除。   媒体经过调查证实,中国对室外塑胶跑道的有毒检测仍然空白,也直接督促了政府部门加强对学校的环境质检。2016年6月8号人民网在教育频道首页上发表《北京市教委:将重点排查学校新的操场》的新闻。《中国青年报》报道的《异味操场事件频发 学者:跑道标准应为强制标准》一文中,报道了深圳市实行《合成材料运动场地面层质量控制标准》。   《中国青年报》报道的《毒跑道”频现背后:标准宽松 低价竞标 监管不力》中披露了“一些厂家图便宜

文档评论(0)

lmother_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