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应用电化学概述.ppt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应用电化学概述

5.电分析化学 应用电化学原理而进行的化学分析方法:电导滴定;极谱法、电位滴定等。 6.环境保护 电化学能在全世界人民都十分关心的环境保护技术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 以化学电源代替内燃机中的燃料燃烧作为动力能源,可免除大气被毒害性气体的污染。又如将火法冶炼金属改成电解提取金属,则将完全防止反应中有毒气体的发生。 此外,在环境污染的治理方面,不但电解法被大量用于污水治理,而且还可借助于电渗析和应用原电池处理污水。 7.材料科学领域 用电化学方法生产的各种表层功能材料和金属基复合结构材料,不但能满足各种场合的特殊需要,而且能简化生产工艺、节约贵重原材料和降低成本。 应用电化学 贾梦秋 教材: 贾梦秋、杨文胜。《应用电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参考书: 杨辉,卢文庆. 《应用电化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李狄.电化学原理,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87 查全性等. 电极过程动力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陈国光,王光信.电化学方法应用,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教学大纲: 绪论 电池反应与电极过程 电极/溶液界面的性质 液相传质过程动力学 电化学步骤动力学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析氢反应动力学 电化学研究方法 第一章 绪论 1.1 电化学的形成与发展 电化学--研究电能和化学能之间的相互转化及转化过程中有关规律的科学。 电化学是物理化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电化学不仅与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化学分析、化学工程相关,而且还渗透到了环境科学、能源科学、生物学、金属工业等领域。 电化学诞生于18、19世纪;这门科学的诞生,是同意大利学者路易?伽伐尼和亚历山大?伏打的名字分不开的。 1791年,伽伐尼从事青蛙生理功能的研究时,首先偶然构成了电化学电路。 1799年伏打建立了第一个化学电源-伏打电堆。将锌片与铜片叠起来,中间用浸有的毛呢隔开,构成电堆。 第一个问题:电流对不同的物质有什么作用? 有了伏打电堆以后,为研究人员进行化学能和电能之间的转化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可能性。 十九世纪初叶进行的最早的实验引出了许多有意义的发明,且建立了应用电化学。 1. 1800年英国的尼克松和卡利苏利用伏打电堆来电解水溶液时,发现两个电极上有气体析出,这是电解水的第一次尝试 。 2. 1803年俄罗斯学者 Перелов,发明了电弧-当时最强的化学电源 。 3. 1807年戴维做了碱金属的制取工作,用电解法析出金属钾和钠。 4.1820年丹麦的物理学家汉斯发现了电流的电磁作用; 5.在物理学方面的工作,于1826年发现了欧姆(Ohm)定律。 19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并总结出电和磁之间的密切关系; 1833年得到法拉第(Faraday)定律 –自然界中最准确的定律; 雅克比在电镀术上作了重要贡献。 第二个问题:产生电流和电能的根源是什么? 根据伏打得理论:在原电池中电能的产生是由于两种不同金属的接触,原电池的电动势只是由接触电位差引起的。 认为:原电池乃是一个永动机。 能量守恒定律确定以后,为了解释原电池的电动势,曾经提出化学理论,电能来源于原电池中进行的化学反应的能量。 1.电动势E与原电池中能量关系问题 由吉布斯-亥姆赫茨热力学方程式中得到解决。 =- 2. 1889年能斯特(Nernst)建立了电极电位的理论,提出了表示电极电位与电极反应各组分浓度间关系的能斯特公式。 从能斯特工作来看,引出结论是应当抛弃伏打理论,然而,化学理论忽视在两个接触金属的接触面上产生电位差,它们自己也与实际不相符合,被称为“伏打问题的”电动势产生问题,最终只在电化学发展的现代阶段才得以解决。 第三个问题:电流是怎样通过溶液的? 要研究这个问题,需要研究溶液的结构和电导理论。 电流通过溶液的第一个机理——接力赛跑理论-格罗特古斯提出。 法拉第提出了在电流作用下物质离解为离子的看法,并提出了阳离子、阴离子、电解液等概念。此后,又证实无需电流,电解质就可理解成离子。 1887年阿伦尼乌斯(Arrhenius)提出了电离学说 ; 1923-1925年德拜和尤格尔理论,可定量描述稀溶液性质。 电解质理论发展中,丹尼尔、菲克、柯尔拉乌什、阿累尼乌斯、能斯特等起了很大作用。 现代离子学说:不含活泼氢的溶液;非水溶剂的溶液;浓溶液;熔融盐;固体电解质。 电化学动力学的发展 第一个电源刚刚建立以后,动力学的问题并没有明显提出来。当电流广泛应用于实现各种电化学转化,并且弄清了要想实现某种过程在电极上应施加的电势差与热力学预见的不符后,就产生了电极过程速度的问题。 1905年塔菲尔(Julius Tafel)测定了在各种金属上析氢的电化学反应速度,确定了氢气过

文档评论(0)

文档精品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03200221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