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5 通风系统的分类
2.5.1 局部排风系统
局部排风的设计原理是在污染物未扩散到周围的空气之前,在污染源位置处捕集并排除污染物。它使用局部吸风装置或者排风罩工作。这些装置的形状和气流特性对于此种通风方式十分重要。第5章提供了一些排风罩的设计原则,更为详细的分析和设计方法请查询相关文献,例如参考文献[50-52]。
局部排风是排除污染物的最有效方式,被广泛应用在工业通风中,尤其是有局部有害气体产生的场所。除了厨房等特殊的地方,局部排风很少应用在商业和公共建筑中。图2.16a显示了由排风罩引起的室内空气流动。图2.16b显示了在送风口(设此处污染物含量为零)和排风口之间,污染物含量随着与地板之间距离的增大而逐渐增大。由于这种通风方式的整体相对通风效率很高,污染物含量在接近排风口的位置快速上升。在实际应用中,如果设计得当,的值能够达到10。
2.5.2 活塞通风
活塞通风是一种利用室外空气推着被污染的室内空气以单向流动方式排出的通风方式。由于室内空气持续不断地被室外空气推动排出,因此仅有少量污染物会在到达排风口之前扩散到室内。洁净室内通常会使用这种方式,不过为了保证排污效率,必须尽可能降低空气的湍流程度,从而使污染物的扩散程度降至最低。实际应用中,常见的送风形式是将内置有高效空气过滤器(High-Efficiency Particulate Air,HEPA)或超高效空气过滤器(Ultra-Low Penetration Air,ULPA)的层流送风面板安装在天花板(用于垂直层流式洁净室)或者安装在墙上(用于水平层流室洁净室),送风经过面板以0.4~0.5m/s的速度送入室内。对于粒径为0.3μm的微粒,HEPA过滤器的过滤效率能够超过99.97%,而ULPA过滤器对于粒径为0.12μm微粒的过滤效率在99.999%以上。图2.17所示,是使用活塞通风的垂直层流室洁净室的示意图。图2.17b显示了在假设污染物在室内均匀产生并且忽略混合作用的前提下,污染物含量沿着气流方向随距离的增加而增加。在污染物含量随距离线性增加的情况下,室内整体相对通风效率为=2,房间平均换气效率为=2。
洁净室广泛地应用在半导体、制药和医院等行业。根据每单位体积空气中允许的微粒数量可以将洁净室划分为很多个等级。ASHRAE[53]使用ISO准则14644,根据每立方米空气中特定粒径范围内的微粒的最大数目定义洁净室等级。如图2.18所示,从每立方米空气中粒径为0.15μm的微粒总数小于等于10个的1级到每立方米空气中粒径为0.4μm的微粒总数小于等于3.5×107个的9级,共划分为九个等级。可以从ASHRAE手册[53]或者BS 5295[54]中找到更多关于洁净室设计的数据。
2.5.3 置换通风
类似于活塞通风,这种通风方式也是依靠送入的新鲜空气置换出室内陈旧的空气,但是对气流组织的要求并没有活塞通风那样严格。置换通风主要应用于有大量人员、内部热源和供冷为主要需求的建筑。活塞通风的驱动力来自于送风,而置换送风与此不同,送风的动力一般比较薄弱。浮升力成为室内空气流动的主要动力。置换通风系统包括上送式和下送式两种送风方式,具体设计过程可以参考第6章。不过,由于上送式系统能够为室内人员提供更高的空气品质,因此该系统比下送式系统的应用更加广泛。在上送式系统中,室外空气或回风和室外空气的混合空气以比较低的速度(例如0.25~0.35m/s)贴近地面送到室内,在送风动量和浮升力的共同作用下向上流动。浮升力来自于房间内人员或者其他的发热面,如电子设备等。在这种送风方式下,会出现室内温度和污染物含量的分层现象,较清洁的冷空气位于底层,被污染的热空气在上层并在室内人员上方(在第4章4.6.5小节中将有相应的分析)。如第6章中所述,根据应用可采用不同的方式从底层送入空气。
一个高度为H的热表面或者冷表面产生的对流空气的流量,可以用下式得出[55]:
层流边界层:
(2.38a)
湍流边界层:
(2.38b)
式中 ——表面温度,℃;
——周围环境空气温度,℃;
——表面的高度,m;
——表面的长度,m。
式(2.83a)和式(2.38b)适用于墙、窗户以及其他有边界层的竖直面。
可以用下式来估计热表面形成的热羽流的流量[56],也可以用第4章提供的热羽流公式来计算:
(2.39)
式中 ——表面散发的对流热量,W;
——热源上方到热源的距离,m;
——热源的直径,m。
为了避免受污染的空气回流到人员活动区域,在地板附近的总送风量应等于垂直表面产生的对流空气流量、热源引起的热羽流的流量和室内人员所需新风量这三者之和,也就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3选择合理的切削条件专用课件.ppt
- 2..1牛顿运动定律.ppt专用课件.ppt
- 2-2渤海湾盆地专用课件.ppt
- 2-几何组成分析专用课件.ppt
- 2.1悦纳自己 第二课时专用课件.ppt
- 2.2平等待人(老师)供参习.doc
- 2.2功和动能定理专用课件.ppt
- 2.2北半球气压中心(第2课时)供参习.doc
- 2.2价格变动的影响专用课件.ppt
- 2.34大气环境 习题带答案供参习.doc
- 中国行业标准 DB/T 100-2024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pdf
- 《GM/T 0138-2024C-V2X车联网证书策略与认证业务声明框架》.pdf
- GM/T 0138-2024C-V2X车联网证书策略与认证业务声明框架.pdf
- DB/T 100-2024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pdf
- 中国行业标准 GM/T 0138-2024C-V2X车联网证书策略与认证业务声明框架.pdf
- 校园周边书店阅读氛围对初中生阅读素养提升的影响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初中校园餐饮卫生监管与食品安全教育创新模式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平衡机制的法律法规完善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农作物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的经济效益与社会影响分析》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1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治疗中的并发症预防与护理措施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文档评论(0)